他,扎根质检岗位30年,从一名普通的质检化验工成长为物理检测首操。今年8月公司经营分析会上,吴晖更是走上领奖台,从公司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董事长王虎祥手中接过“创新之星”奖杯。荣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看他如何解决容器板模焊热
处理周期长影响发货难题?
吴晖,是制造管理部(质检中心)物理(工序)检验车间首操。车间金相(热处理)班负责试样热处理工作,现有热处理炉9台,其中大炉膛的台车炉3台,小炉膛的高温炉6台。容器板在进行模拟焊接热处理时,现有热处理工艺是将50-60kg的钢板样坯吊入台车炉(20块/炉)内进行热处理,出炉后在台车上自然冷却后开始制样。来样第一天进炉,第二天出炉,降温8小时后中班开始制样,最快第三天才能出结果。现因容器板的生产节奏快、检验周期短、现有的热处理工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吴晖组织(文:潘新峰 图:吴晖)团队对容器板模焊工艺优化进行攻关,进过多轮试验,在保证试样力学和工艺性能的前提下优化措施:
将钢板样坯加工成拉伸毛坯和冲击毛坯,有效降低了试样的重量和体积,9台热处理炉都可以进行热处理。
合理安排模焊试样进出炉时间,出炉后毛坯降温1小时后即可加工,第二天可出所有结果。
为了解决台车炉试样进出炉操作不便,且出炉温度高无法搬运问题,根据炉膛尺寸设计试样篮,多批试样装入篮内可一次性进出炉,试样出炉后吊到冷却架上冷却,降温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优化工艺后缩短试样热处理和加工时间48小时,不仅解决乐容器板模焊热处理周期长的难题,还每年可节约成本120万元。此成果获得公司2023年二季度创新成果二等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吴晖作为蓝领工作室负责人,深知团队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为此积极发动车间职工开展创新活动,从2022年下半年至今,吴晖组织车间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团队共获得技术类创新成果奖项10项,其中《容器板模焊热处理工艺优化》获二等奖,《便于Z向拉伸试样制备的车床夹具改造》获三等奖。他带领团队在2020年-2022年完成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2023年受理发明专利1项,鼓励了车间职工创新积极性,形成了一个全员岗位创新创效的良性循环。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当团队成员在一起攻关时
就像满天的灿烂星斗
发挥自身的价值
点亮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我们相信只要人人勇于创新
困难就是暂时的
一定能够共克时艰
打赢经营业绩攻坚战
(文:潘新峰 图:吴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