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旺,乡村兴。2021年以来,方大九钢持续发展壮大乡村振兴产业,稳产业促就业,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彰显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使命担当。
实业报国投资兴建产业基地
6月25日,位于甘肃省东乡县达板镇的东乡族自治县西域行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一派火热繁忙,车间内的东乡族女工正紧张忙碌着,开足马力赶制一批企业工作服订单。
该公司是方大九钢投资建设的乡村振兴企业之一。产业连着就业,是地方群众稳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方大九钢在辽宁方大集团的带领下,和兄弟单位一起,在“三区三州”的甘肃省东乡县开展产业扶贫。辽宁方大集团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落地27个产业项目,帮助近万人实现就业。方大九钢结合当地产业现状、气候风貌等,在东乡投资新建服装加工、吨袋滤袋加工、雨具加工三个项目;在湖口县团墩村投资200万元建设种养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以项目落地促就业增收,以产业升级促内生动力,帮助地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多措并举促产业可持续发展
“周边群众对我们产品更认可,我们订单稳定充足,截至今年5月份,预定的全年盈利目标已超额完成。”6月26日,方大九钢驻东乡帮扶产业——西域行服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房甲荣笑着说。
为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大九钢在为企业注入资金、派遣管理人员长期驻守东乡基础上,主动出击、开拓市场,其中西域行服饰有限公司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服装制作加工企业之一,不但抢占了周边校服市场,还引进了卧具袋、汽车坐垫、防汛马甲、网售工作服等新产品,拓展了帽子制作、工作服制作业务,订单较为充足,一改以往“等米下锅”局面,保障了员工就业稳定。
而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山镇团墩村产业基地里,同样是火热繁忙的丰收景象。借助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优势,该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以市场为导向及时种植各类新鲜蔬菜,养殖小龙虾等高价值水产,年产值达到400万元,产品不愁销路。“这一块,当时是九钢(公司)扶持,搞乡村扶贫的时候,他们在这边投入,像这后期,他们也会对我们蔬菜销售这一块啊,给予了很大帮助,所以促使我们这一块能长久发展。”湖口县城山镇团墩村方大九钢帮扶产业基地负责人黄学明对方大九钢充满感激。
持续帮扶助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我种自己的地,又在家带孩子,农活干得多,收成全看老天爷。现在好多了,土地流转了,又在这里干活,做得多拿得多,平均一个月有1600元,多的时候有1800元。”在湖口县团墩村产业基地的务工者陈集珍笑着说,她在基地工作了好多年,事情比以前轻松了,收入比以前稳定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方大九钢不断稳定和发展壮大产业基础上,带动脱贫户和村民就近就业,并通过强化培训、薪资托底、让利群众等系列举措,提升各产业项目就业率,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富裕。黄学明介绍说,蔬菜基地日产蔬菜2吨~3吨,丰产期3吨~4吨,该村脱贫户和周边群众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参与务工挣薪金,农忙的时候每日用工达到40人,目前累计为团墩村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
30多岁的马阿英社是一名典型的东乡族妇女,进入乡村振兴企业前,从未上过学和外出工作过,家里仅靠种地和丈夫打零工赚点生活费,日子非常拮据。加入服饰项目公司后,方大九钢本着“精准持久、群众参与、让利于民”的原则,突出造血式帮扶模式,通过宣传引导、激励带动等各种方式引导务工群众逐步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勤劳致富的意识,从思想深处挖掉“穷根子”。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帮助务工群众尽快掌握技术、增加收入。在企业帮助下,马阿英社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妇女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产业女工,工资最高的一个月拿到了7000多元。
陈集珍和马阿英社只是方大九钢乡村振兴产业众多受益者的其中两人。近年来,方大九钢坚持党建领航,实业报国,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企业有收益、群众得实惠,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书写实业报国、担当实干的新篇章。6月20日,“义利天下·2023江西社会责任企业(企业家)”推选活动九江分榜发布会在九江市举办,方大九钢凭借其勇担社会责任的突出表现,成功被推选为“2023九江社会责任企业”。(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