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世宇 丁明成
6月13日8时,首钢通钢公司2号高炉系列定修正式开启。这是一场时间与速度的比拼,在定修战场上,全体参战干部职工不畏高炉与天气的“双重烤验”,严把安全关、质量关,以无畏的拼抢精神,勾勒出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生动画面。
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和连续性,确保定修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炼铁事业部主动加压,超前谋划,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科学制订定修方案,从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检修项目设定、物资准备等多个角度出发,“超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当日,各项检修作业交叉有序展开,2号高炉炉前人头攒动,所有人正集中全力拼搏奋战着,用毅力和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安全帽带没有系紧,重新整理一下才能保证安全。”
“进行切割作业时,一定要佩戴护目镜。”
走进定修现场,安全监护人员不厌其烦地提醒作业人员。作业前相关手续、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防暑降温细节、参战人员精神状态等,都是他们每时每刻关注的重点。
刚到风口平台,就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20余名全副武装的职工分成3队,在各自负责的区域更换风口中套、小套。销子、风管拉丝一个个被卸下后,“轰隆”一声,风口风管带着股热流被拉了出来,大家迅速向后退。
“一、二,起!”大家齐心协力抬起杠子翘起风口小套,并把风口小套送入风口中套,完成了第一个更换任务。部分风口中套因高温粘在了风口上,需要加热取出。高炉刚停炉不久,风口吹来的气还是热的,炙烤着参战职工的脸颊,加上烧中套产生的高温,仅仅1小时,参战职工的工作服上已全是汗渍。
往旁边看去,两名职工正在更换煤粉分配器阀门。没有响亮的口号声,没有多人协同作业的忙碌画面,只有两人的相互配合,以默默奉献组成检修的一环。
来到炉顶上,平台上是整齐摆放好的扳手、螺母等工具,为安装设备做足准备。朝旁边望去,起重设备正在用吊装器具拆卸布料溜槽,这是此次检修的重点项目。然而,溜槽服役时间较长,吊挂装置变形,定位销难以拔出。按照既定的定修方案,职工对定位销周围进行了切割处理。经过近10小时的奋战,溜槽终于拆下,定修人员又紧锣密鼓地进行吊装。对讲机里不时传来洪亮的声音:“注意注意!开始转向。”几名职工手握钢丝绳,按照指令调整角度。大家都绷紧神经,确保安全完成任务。
党员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保持着“带头冲锋、持续冲锋”的状态,搬运、焊接、清扫、指挥、检查……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或蹲下,或弯腰,或趴着,即使脸上汗水流淌、工作服完全湿透,他们手中的活也一刻没有停下,坚毅的目光闪耀着必胜的决心,铿锵的步伐踏出了排除万难的强音。
来到槽下,这里是为高炉输送“口粮”的主要阵地,正进行着返焦皮带、供焦皮带的更换与修复工作。现场空间狭窄,几名职工蹲在皮带上,拿着刻刀等工具测量、裁剪皮带。虽然是室外作业,但是现场通风较差,比较闷热,职工的汗水时不时地滴落在皮带上。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绩。此次定修计划花费16小时,共有158项检修项目。在各岗位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这场考验耐力的定修攻坚战最终提前25分钟取得了胜利,且高炉于3.5小时后达到全风状态。
炼铁事业部2号高炉作业区作业长管军说:“此次定修方案做到了上下道工序无缝连接,各工序按照节点有序推进,以高炉恢复曲线为目标进行恢复,细化到每一个细节,最终实现高炉在复风恢复过程中快速达到全风状态,首次打破了定修时间最短、恢复全风状态最快的纪录。”
目前,2号高炉生产正按计划运行。首钢通钢公司恢复双高炉生产模式,为“蹦高”计划实现注入动力。
《中国冶金报》(2024年07月1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