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进宝武集团中南股份大门的那刻起,他便与设备结下不解之缘,因为热爱,他在这个专业领域默默耕耘二十余载,经过无数日日夜夜摸打滚爬的沉淀积累,不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设备管理者和勇于创新的“领路人”。他就是中南股份轧材厂设备管理室主任陈功彬。
以专业的能力管理设备,实现设备状态大幅提升
在设备管理中,陈功彬坚持以全员点检有效性为核心,通过点检执行检查、专业检查等方式对半天走动工作制、一机一帐、关键设备履历及周期更换、隐蔽部位精密点检等设备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常态化管控,同时大力推进操检维调工作,提升岗位人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组织相关技能培训,提高运行人员故障判断和处理的技能水平。他运用远程智能运维在线监测技术,对大型齿箱等关键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监控,通过趋势曲线预测设备劣化状态,指导计划性检修,有效减少突发设备故障。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良好的设备状态和功能精度是高效率低成本生产的保障,因此陈功彬以“事故三减半”为目标,遵循“认真+PDCA”原则,对任何一次设备故障都坚持分析根本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对措施落实闭环跟踪,确保设备隐患越来越少,设备状态功能精度越来越好。今年以来累计提前发现较大设备隐患12次,设备状态大幅提升,月均故障时间下降25.93%,月均事故次数下降59.09%,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实现全厂设备零事故。
以较真的劲头参与改造,实现创效1200万元
今年3月10日,“板材能力提升和设备功能精度恢复”重点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作为项目负责人,陈功彬从项目策划到立项,对每个环节都做到全流程严格管控。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快速高效推进,他组建项目团队,搭建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根据每个项目的时间节点对项目组进行考评。同时建立厂级基建技改汇报群,坚持每天开展“项目天天读”,了解当日的安全情况、工程进度,一旦发现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或是进度滞后的项目,他便立即组织沟通协调,迅速制定应对措施,绝不拖延。施工期间,陈功彬带领团队扎根现场,执行24小时轮班制,他仔细检查每一处施工细节,对任何可能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因素都绝不放过,项目进入关键节点,他更是寸步不离,全天守在现场,并调动厂部资源,协同专业支撑,确保项目快速投产达效。在他的较真与坚持下,项目团队严格落实项目安全、质量、进度要求,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作业面复杂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投产。项目实施后,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其中各规格品种板轧制效率均有提升,纵轧板效率提升20.87%,横轧板效率提升20.75%,综合效率提升21.3%。对比1月份,低合金钢弯曲率从3.46%降低至1.61%,产品质量稳定性显著,年创效超1200万元。
以开放的姿态培育创新力量,实现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2017年4月,陈功彬成立创新工作室,以“团结协作,人人创新”为理念,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各类新技术路径,全力攻克现场各种痛点难点。他主导的“高效节能中厚板除鳞技术应用”项目获国际发明展金奖,实现了中南股份国际发明展金奖“零”的突破。他的多项成果荣获广东省冶金科技成果二、三等奖,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南股份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获得授权专利26项,发表科技论文20篇,还参与编写企业教材3部。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韶关市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宝武集团公司级创新工作室,多次被评为中南股份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功彬认为,一名优秀的创新能手,不应只是个人创新能力强,更应懂得传承,他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引导青年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创新、应用和攻关活动,结合课题实际情况举办专业技术培训,传授知识和技艺。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组织600人次职工参与创新活动,完成286个创新项目的攻关和326项自主管理课题,发表论文86篇,先后培养谢利锋、胡俊平、幸岚春、李班等十多名创新骨干,鼓励和指导他们站在创新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为公司注入无限创新力量。
“作为设备管理者,为生产顺行保驾护航,是我的担当使命,我深感骄傲和自豪。”陈功彬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做技术攻关、算账经营的实践者,更要做创新创效的引路人,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李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