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蔡晓梅
近期,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攀枝花钢城集团四川聚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聚友)高分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标准化厂房内,不同区域的岗位人员分工明确,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聚友于2023年12月份成立高分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组,2024年6月19日推动项目开工,2025年2月18日正式投产。截至目前,该项目正式进入边试生产、边施工消缺阶段。
投资1.38亿元,耗时240天实现试生产,安全、质量、工期,全部实现既定目标,聚友人以“新、快、实”的精气神鼓足了发展之“劲”,以高分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之“进”,夯实了该公司稳定发展之“基”。聚友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吴科瑜将整个项目推进过程概括为“一步一个脚印,做踏实、做落地”。
创新思路
由点及面推进智能化改造
拥有自动非金属托辊生产线,高速度、高精度的自动化激光切割机,国内首台套超长管道全自动喷砂系统,以及攀西地区最大的电加热橡胶硫化装备;开创了钢复合管道主要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先河;全线引入MES(制造执行系统)+管控系统智能集中管控……聚友6条产线的七大类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钢铁、选矿、选钛、钛白、煤矿、水泥、化工等行业,为攀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成如容易却艰辛。2024年2月—3月份,高分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筹建初期,聚友规划了8条产线。然而,该公司实勘后发现,标准化厂房面积有限,不仅后期生产组织难度大,而且产成品、原料库存还需另寻他处安置,增加了物流成本,产品市场竞争力也将被削弱。在此背景下,聚友经过缜密市场调研、综合评估后,决定放弃波纹管、果筐2条产线。与此同时,项目组考察调研业内高分子产线时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即产线基本都是全人工操作,不具备长远发展价值。顶住多方压力和质疑,项目组重新梳理工序,决定启动自动化、智能化设计,重新布局。经过4个月的努力,最终该公司实现新布局、新产线、新设备、新工艺,同时定员节约了50%,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产能提升超过50%,产品大纲进一步完善。
以钢橡复合管产线为例,从工序前端到后端,与国内行业传统手工作业相比,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脱胎换骨”。此外,全自动喷砂不仅解决了高粉尘、密闭空间、人工作业需定时定点轮换的根本问题,年节约人工成本90万余元,而且将产量由1600吨/年提升到3500吨/年,后续产品潜力被激发;清洗涂胶自动装置让成本降低、产品品质更稳定;自动化涂装能将每天约10吨大小规格不等的管子轻松“搞定”,质量波动几乎为零。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硫化罐可以开展直径最长12.5米钢件的硫化作业,在西南地区属于首创;钢橡复合管炼胶全自动辅助系统属国内炼胶系统首次尝试,可以根据不同环境不同需求实现不同配方的自动配料、称量,解决了环保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多方联动
加速建设提前40天投产
一边保产一边建设,聚友项目组从成立之初,就始终保持“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状态。
2024年2月26日,聚友召开项目架构搭建完成后的首次周例会,分5个工作组细化项目推进流程。4个月的时间,为在有限的场地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工艺布局,聚友重新全面梳理各产线流程,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不断调整完善,合作的软件公司前后出了30多个版本规划,确保了在2024年6月份前整体建设方案成形。2024年6月19日,聚友项目开工。2025年2月18日,聚友项目正式投产,投产时间整整提前了40天。据统计,就审批进度、建设工期、智能化自动化专项工作等,该项目共召开钢城集团项目指挥部推进会、攀枝花市西区政府及各局现场专题会20余次,同时聚友与现场施工单位之间大大小小协调会、碰头会达300余次。
2025年2月18日,攀枝花市西区区委书记胡昱冰在投产仪式上致辞时说,钢城集团聚友公司历经8个月,将蓝图变为现实,彰显了企业的实力与担当。该项目的投产为西区壮大新材料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是西区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的一尊“开头炮”,也激发了全区抓项目的热情和干劲。可以说,这一项目的顺利投产是一场“双向奔赴”。
聚友从“一纸规划”变为“现实样板”,各方“战队”合力攻坚,握指成拳,成为钢城集团与西区政府携手共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生动实践。
销售又是怎么规划的?“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力争早日达产达效。领导分别牵头部门营销指标,分工不分家,每月最后一周汇报推进情况。我们的目标是立足钢城,依托攀钢,筑牢产品+技术+服务核心阵地;深耕攀西,拓展西南,进而辐射全国,提高品牌知名度。”该公司销售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超高分子管道已与欣宇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于3月份提供产品试用。丁基胶板科研项目的样品也出来了,除了自用,再配合胶粘剂开展合作加工,或者配套销售。”
有方法、见行动,全力以赴,聚友未来可期。
《中国冶金报》(2025年03月05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