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3岁的他带着初入职场的青涩来到了重庆钢铁,成为物运料场设备维护的一名“学徒”。十余年的历练,他一路摸爬滚打,成功从“设备小白”成长为轧钢厂机械设备检修领域的“能工巧匠”。他就是中国宝武2024年度铜牛奖获得者——曾科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感谢宝武集团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谈及自己获得2024年度铜牛奖的感受,曾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并表示将再接再厉,不辜负公司的期待和厚望。
“只要有问题,就一定有破绽!”2024年上半年,面对双高棒冷剪设备在切头、切尾时导致的刀座移位、剪不断等问题,曾科深入现场,对重达1300吨冷剪设备进行不断研究,从一颗螺丝钉,到供油点数量,再到散热方式……经过连续数周的奋战,最后通过优化冷剪主轴散热方式、冷剪轴套间隙测量方法等措施,改善了冷剪设备的工况,彻底解决了“冷剪刀座与燕尾槽夹渣”问题,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累计创效38万元。
“设备是生产的基础,容不得一点儿马虎。”作为一个设备维护工作者,他深知设备稳定对生产顺行的重要性。2024年8月,曾科担任了《热卷产线 R0 轧机技改项目》机械专业负责人。
“这是新设备,一定得盯紧施工质量,决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项目施工期间,他认真排查着设备安装质量问题,在他用心地跟踪检查下,轧机底座多块 “座浆板接触面积” 不达标问题被“暴露”出来。
“这些细微偏差,可能成为设备运行的‘定时炸弹’!”
他当即组织安装团队重新测量、调整,确保每一块座浆板严丝合缝。正是他认真与负责的坚守,为热卷产线技改后快速实现达产达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近几年,曾科在师傅的影响下,在岗位创新的道路上“风生水起”。在双高棒工作期间,他牵头解决了双高棒冷床上料系统裙板乱钢、棒材活总成冷却水管路易损、双高棒冷剪溜槽集渣严重、冷剪曲轴温度偏高导致轴套磨损加剧、棒材飞剪取样困难等多个技术难题,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检修工作似乎简单易行,可真正上手操作起来,才深知其中的艰辛不易。拆除螺栓、更换油缸、拔取轴承等,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技术活,必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对待检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协力回归后,他在检修作业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粗、精轧区域”的设备上,还是在“卷曲区域”的地坑里,他从不畏惧艰苦的条件,也毫无怨言,只为了能够尽快修复设备故障问题。
他如同一颗平凡却熠熠生辉的“螺丝钉”,未曾有过什么豪言壮语,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便平凡如石子,只要肯努力拼搏,同样能够汇聚点滴之力,进而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胡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