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世宇 孙政依
近期,首钢集团通钢公司徐凤娟创新工作室有好消息传来,他们对通钢机电修造公司20吨动平衡测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让该系统由“老人机”变身“智能机”。
动平衡测控系统主要是通过测量旋转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或振动,确定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并通过添加或去除配重来进行校正,使其达到平衡状态。通钢主要是给大型风机叶轮、电机转子等设备在检修后进行平衡检测,以确保稳定运行。“以前系统界面全是英文操作按钮,功能少,就像个“老人机”,全靠人工计算,反复试验后才能找到平衡点增减重量。一来二去,测算一次就得耗费小半天的时间。”该公司动平衡测控系统操作工刘忠刚,谈及往昔的繁琐无奈地摇了摇头。
该系统频频出现测量不稳定、不准确的问题,给动平衡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了确保动平衡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减轻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徐凤娟创新工作室决定给这台系统来个“大变身”。经过一番细致的“全身体检”,他们发现系统的核心测控零件、传感器、连接线都老化了,滚轮也磨损严重,经常无法定标。同时,原有系统已经停产,修复的唯一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心脏移植”。
徐凤娟创新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方案论证,最终更换了动平衡机的核心电测系统、传感器、连接线和滚轮,还修整了支架。改造后的系统焕然一新,核心控制系统换上了微机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将英文显示改成中文显示,数字和矢量图形组合显示测量值,参数提示信息详尽,速度、左右校正面的量值与相位一目了然,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如今,这一系统可以轻松切换单双面测量,只需调出文件名称,就能灵活切换;自带自检功能,故障排查准确无误;能储存上万种工件技术的参数,随时调用,无需反复输入;测量结果可平面分解,用户可根据需求调整加重或去重方式;自带分度功能,迅速定位不平衡量;定标、夹具偏心补偿功能强大,确保检测准确度。此次改造还为系统增加了数据库,可以自动记录历史测量值,为后续检测提供数据支撑。
“这新系统真是绝了!大屏幕上的中文显示特别清楚,操作起来就跟玩智能手机似的,轻轻一按就能自动算好。每一步都有中文提示,就算是刚来的新手也能立马学会,上手特别快,干活都轻松多了!”刘忠刚兴奋地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徐凤娟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主要致力于机械、冶金设备的技术创新、升级改造、新产品研发以及重点培养优秀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现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5人。该工作室先后获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首钢集团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通钢优秀创新工作室”等。
徐凤娟创新工作室洋溢着浓厚的创新氛围。这里,不仅是技术难题的攻关阵地,还是技术创新造福职工的实践基地。
该工作室积极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研究、立项攻关。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先后已经完成课题45项,创效约1380万元。其中,该工作室采用变频器、触摸屏等,实现了对金属切削类机床的无极调速及数显改造,大幅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加工精度,为老旧机床智能化改造闯出了一条新路。“在没有图纸资料、没有经验参考的条件下,我们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制订出热修钢包车的设计方案,并成功打造出4辆全新的热修钢包车,直接为公司节省380多万元的外购费用!”据该工作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其还成功研发全自动取样机,可以全天24小时无间断守护原料品质,每30分钟取一次样,并创新地加入电流检测传感器,能够时刻监测原料皮带电机的工作状态,严守质量关;开展退火窑技术改造,实现1100摄氏度高温下3分钟内完成侧翻入水淬火的核心工艺,使高锰钢产品合格率达99.8%,突破高锰钢新产品研发瓶颈;数控切割机床升级,增加等离子切割功能,可最大切割45毫米不锈钢、70毫米碳钢,填补了该公司30毫米以上不锈钢加工技术空白,助推企业产品升级与市场拓展。
《中国冶金报》(2025年05月1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