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聚光灯打在刘燕清身上,这位来自方大萍安钢铁安源炼铁厂的女性,以“我与企业共成长——新时代下的钢铁情怀”的真挚故事打动了全场观众。6月12日落幕的方大萍安钢铁“网红达人与企业共发展”讲故事大赛,吸引了众多员工参与,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结合企业的发展,讲述着方大萍安钢铁的奋斗故事,成为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老牌钢企深耕员工精神文化建设的生动注脚。在机器轰鸣的钢铁丛林中,一股暖心且坚韧的文化力量正在蓬勃发展。
文化活动润心田
走进方大萍安钢铁,传统节日始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黄金节点。每年春节,方大萍安钢铁食堂变身“年味作坊”,厨工们早早便忙碌起来,精心筹备各类食材,只为给坚守岗位的员工们送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此外,包饺子比赛中老师傅与青年员工的手艺传承、书法协会爱好者挥毫送出的百余福春联、新春线上大抽奖的惊喜互动、元宵游园会的灯谜笑语,让方大萍安钢铁的广大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三八”妇女节的花艺课、“五一”的劳模活动、“六一”点亮儿童微心愿、“七一”红色主题教育、“八一”退伍军人座谈……系列节日活动如春雨般浸润员工的心田。据统计,仅2025年新春系列活动就覆盖员工及家属超6000人次。
“这些活动把家的温度带进了冷冰冰的钢铁厂。”湘东炼钢厂的肖艳萍在讲故事大赛后感慨道。她和工友谢财英以快板的形式,讲述了方大萍安钢铁在员工福利方面的诸多举措,生动地展现了方大萍安钢铁对员工的关怀和重视。
体育赛事淬钢魂
钢铁的锻造需要熔炉,团队的凝聚需要赛场。在方大萍安钢铁,体育赛事已成为淬炼团队精神的特殊“熔炉”。方大萍安钢铁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篮球、羽毛球、气排球等赛事,近年来公司级比赛多达40余场,员工文体中心和员工剧院内的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室等设施面向员工免费开放,成为员工下班后的“第二个家园”。在前不久结束的员工乒乓球比赛中,湘东炼钢厂男女混编的“熔炉队”历经6轮比赛后夺得桂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后,曾有摩擦的队员握手言和:“场上打出一个好球,比开会强调十遍团结都管用!”
竞技精神还延伸到了技能培训领域和生产一线。在2024年方大萍安钢铁第七届员工技术运动会中,方大萍安钢铁将高炉操作精准执行、电器设备故障排查等生产要求转化为竞赛项目,涌现出技术能手2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彧,就是从一线轧钢工人成长起来的技术能手。2025年,他带领团队成功轧制出韩标钢,填补了江西省内该类产品空白。“企业给了我成长的机会,我也要用自己的技术回馈企业”,卢彧说。目前方大萍安钢铁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员工达940人,具备职业技能等级员工达2165人。方大萍安钢铁工会干事周利兵表示:“体育竞技培养的拼搏精神,也可以成为工作上攻坚克难的源动力。”
艺术创作展情怀
在方大萍安钢铁,艺术并非遥不可及的殿堂,而是扎根于生产一线的生命体验。“奋斗·团结·启航”摄影、书画、手工艺品比赛,成为员工用镜头、手工展现钢铁情怀的重要窗口。在征集到的103幅作品中,有轧钢线上飞舞的钢花,有炉前工被汗水浸透的背影,也有厂区林荫大道树下的春日光影。这些来自生产现场的鲜活影像,让工业美学在镜头中获得了诗意表达。“没想到平凡的岗位也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连续参赛获奖的员工周强说道。
与之形成动静呼应的是唱歌比赛。在2024年“钢城好声音”比赛中,包含独唱、对唱、小组唱组成的14支队伍同台竞技。既有气势磅礴的军旅歌曲《当那一天来临》,又有引人乐观向上的歌曲《追梦赤子心》,还有鼓励人们勇于面对挑战的歌曲《中国功夫》等,唱法涵盖民族、通俗、美声。制氧保卫修建联队选手肖红玉凭借一首《锦绣前程》夺得一等奖,唱出了伟大祖国复兴之路的锦绣前程,唱出了方大萍安钢铁前进的征程踏歌而行。
文化活动是精神纽带,更是发展动能。这些看似“非生产性”的文化活动,在方大萍安钢铁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效应,员工的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2024年,方大萍安钢铁员工共申报小改小革项目2185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95.666万元。其中安源轧钢厂申报的“高线风冷线风机转速工艺优化降低风机电耗”项目,通过将轴流风机频率设定转换为风机转速设定,增加风机转速及频率设定程序,同时取消台个风机的使用,大幅度地降低了电耗,月度创效超10万元。
在炉火与钢花相映的方大萍安钢铁,文化的种子已在厚重的工业土壤中生根发芽。当生产一线的身影成为镜头的焦点,当设备轰鸣的律动融入艺术节拍,这家走过七十载的钢企,正以文化之笔描绘出硬朗的工业底色,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写下生动注脚。(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