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钢市分析

资金情绪降温 沪镍将回归基本面运行

2020-07-22 08:42:00

  尹心
  近期,沪镍经历了大幅冲高回落的“过山车”式行情。原因一方面是全球股价的波动性显著上涨,使得前期过热的资金情绪普遍降温;另一方面是中美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市场追捧程度下降,避险情绪增加。
  展望后市,在利多情绪消散后,沪镍将回归基本面运行,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仍强的背景下,东南亚供给压力的持续释放和下游需求淡季的到来将使得镍市偏弱震荡。
  国内缺矿形势正在逆转
  东南亚疫情对镍矿供给的冲击正在逐步消退。受印尼禁矿令和菲律宾4月~5月份限制开采的影响,国内港口镍矿库存在上半年逆势大幅降低,累计去库存近550万吨。菲律宾镍矿恢复出口后,国内缺矿的炒作逐步进入尾声。5月末,菲律宾镍矿装船数已经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6月中旬以后,国内港口去库存的速度显著放缓。截至7月17日,全国十大镍矿港口库存为794万吨,虽仍处于绝对低位,但已连续1个月处于平台期。预计8月份以后,国内镍矿的供给将逐步宽松。在前期缺矿的冲击下,港口镍矿价格达到去年印尼禁矿令时期的高位,但镍铁价格并未跟随镍价同步上涨,原因一方面是在菲律宾增量已经释放的情况下,厂商畏高情绪严重;另一方面是北方地区部分高成本产能退出,导致了镍矿整体需求的减少。
  印尼新增镍铁产线有望大幅达产
  今年初以来,受疫情、缺矿等因素冲击,国内部分高成本镍铁产能退出市场,预计全年产量将下滑11万吨,但印尼新增的镍铁生产线有望大幅达产,以弥补因印尼禁矿令造成的供应缺口。疫情之下,印尼新增产线的投放进度并未受到影响,中资企业青山、德龙均如期投放产能,产量逆势大幅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印尼镍铁产量累计达25.42万镍吨,中国为24.99万镍吨,印尼实现产量反超。据调研,第三季度印尼镍铁产线投产、达产仍较密集,前三季度累计产量有望达到去年全年产量40万镍吨水平。印尼镍铁产线的大幅达产可弥补国内高成本产能退出带来的缺口。
  不锈钢需求持续萎靡
  第二季度以来,因海外疫情持续扩散,不锈钢终端消费订单均大受打击,下游消费呈现持续萎靡态势,与不锈钢消费相关的产业在上半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预计,受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不锈钢消费量将同比下降7.8%,达到4124万吨。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5月,我国不锈钢出口总量为25.26万吨,同比下降20.85%。消费压力反馈至社会库存端,江苏无锡和广东佛山两地库存从第二季度的历史高位90万吨大幅下降至目前的60万吨,但总量上仍处于5年来的高位。进入8月后,不锈钢库存存在再次增加的风险。7月~8月份为不锈钢消费的传统淡季,原材料上涨导致的利润压力和库存压力使得钢企减产预期增加。据调研,目前已经有包括太钢在内的部分钢企出现减产情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印尼不锈钢对国内不锈钢市场的冲击。在中资企业大规模投产后,印尼不锈钢增量可观。6月份,印尼不锈钢产量达到20万吨。自印尼进口的不锈钢量环比逐渐增加,不锈钢锭及其他不锈钢半制成品增量较为明显,5月份环比增长110.24%。
  新能源汽车难见亮点
  作为未来对纯镍消费最有潜力的拉动者之一,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今年初以来,在疫情的冲击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据中汽协数据,1月~6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同比下滑37%。后续在购置税减免时期延长、地方补贴政策陆续刺激下,全年产销量有望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但由于占比较小(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用镍消费折合镍金属仅3万吨左右),对于纯镍消费的整体拉动作用仍不明显。
  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前期需求不振,已有部分硫酸镍产线转产电解镍,现有的镍板产能也足以补足电池用镍的需求。更进一步的是新技术的冲击:2020年下半年,印尼第一个使用高压酸浸(HPAL)技术的电池级镍和钴项目——由印尼哈利达集团(Harita Group)和中国矿企宁波力勤合作的OBI项目即将投产,势必对未来镍市造成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以不锈钢为代表的镍消费持续萎靡与海外供给的增加将导致镍市在未来1个~2个月里基本面偏空,但目前港口镍矿价为镍价提供成本支撑,考虑到近期外部宏观风险仍高,预计镍价短期将以宽幅震荡为主。
  《中国冶金报》(2020年07月22日 07版七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