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钢市分析

CRU:部分大宗商品价格2022年存在冲高的可能

2021-12-23 11:07:00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记者 郭达清

  12月15日英国商品研究所CRU成立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部,发布了碳排放分析工具对此,《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了英国商品研究所CRU中国首席执行官John Johnson/约翰·约翰逊和多名CRU高级分析师。

  约翰·约翰逊介绍了CRU五个主要业务,首先是我们的市场分析服务,主要看大宗商品的基本面,我们有经验丰富的关于钢铁、化肥、铝、有色等方面的分析师。

  我们第二个业务是做价格评估,价格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CRU的价格评估方法论,是跟国际做价格评估的方法是接轨的,遵循IOSCO规则。今年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价格指数管理规则,我们所有价格评估跟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第三个是战略咨询部,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一些行业内的报告,包括市场定位、战略定位、尽职调查等等。

  第四个,我们的会展部每年都会在全球,线上线下举办一些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国际性会议。关于有色金属,我们最著名的是每年在圣地亚哥举办的全球铜会。

  第五个业务部门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部,这个是新成立的业务部门,我们也非常骄傲能成立这样一个部门。我们这个部门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的部门,主要做循环经济,能源转型,减碳等等,主要是跟这些比较相关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CRU有关于各主要大宗商品的定期报告还颇具新意地发布了大宗商品的温度表

  约翰逊列举了2025年CRU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和2021年大宗商品的比较,跨度是比较大的。这个里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哪些金属在未来五年,或者哪些大宗商品在未来五年会表现的最好,哪些会表现的相对来讲弱一点。像钢铁、锌、原材料,包括像煤,未来五年我们预计平均可能要下跌15%以上

  约翰逊进一步指出,有些商品的价格2022年我们觉得可能会稍微在继续往上走一走,但是之后相对来讲,再往上冲的可能性,或者幅度会相对比较小一些。原因是2020年全球经历了疫情以后,各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刺激政策。刺激政策以后,经济是快速反弹,现在大家其实也看到,像美国它的量化宽松可能在明年退出,这些政策慢慢退出,大宗商品价格慢慢回归正常。他同时表示,明年大宗商品的供应可能会相对来讲稍微宽松一些。

  英国商品研究所CRU中国战略咨询部高级顾问王媛媛则介绍了CRU的碳排放分析工具。

  她表示,碳排放分析工具能为市场和客户带来几个方面服务其中包括绿色采购可持续金融转型风险管理、碳边界调整机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她举例分析了钢铁行业的脱碳前景和几种主要的减排方式,并指出钢铁行业脱碳没有捷径可言

  针对大宗商品需求格局变化将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带来影响约翰逊指出其实每个国家低碳程度进展不一样,政策要求的细致程度也不一样,总的来说要根据每个国家来具体分析。有三点是通用的,第一个是技术和工艺,要看它的技术和工艺,投资的如何,本国的技术和工艺进展如何。第二点,政策上,它有什么样细致的政策,已经既有的政策,它是一个框架也好,还是有一个路径图出来了。如果有清晰的路径图出来了,那么进展的比较快。

  包括电动汽车也是,电动汽车技术在哪里,电动汽车原料在哪里,哪个国在这块投入比较大,它相对来说转型可能也会转的比较快一点,或者也会对它的供应链产生一定的影响。

  约翰逊还对中国的再生钢进口政策表达了积极的态度,他认为如果这个废钢是处理过的,满足了中国再生钢进口标准,是对的。废钢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欢迎它。他同时指出,未来钢铁需求见顶,是看到铁矿会有一定的下降。而且废钢不是一个自定价的体系,它一直在跟随别人,因为它在原料体系中占的比例还是非常小的,尤其是在中国。

  CRU铝部亚洲区研究总监兼中国办公室首代助理万玲CRU高级分析师王莉CRU钢材分析师江真珍分别就电解铝、钢铁流程和废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于大家关注的碳税和碳市场问题,CRU方面指出,碳定价有两大体系,一个是碳税,另外一个是ETS/碳排放调整机制,我们国家目前在做的碳排放交易,其实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减碳。碳税就是向高排放的企业征税,商品价格就高了,成本就高了,市场来倒逼你自己想办法去实现减排,大概是这么一个逻辑。目前全球也有很多国家实施碳税。政策层面,国家也在考虑这个,有可能未来是双管齐下,ETS加碳税。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