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凡
新一轮“基建潮”或将加速来临。
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投资总额达到33.83万亿元,项目投资涉及铁路、公路、跨境电网等多个基础设施工程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基建项目规模达228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30.29亿元,同比扩大68.62%。此外,云南省提出实施基础设施“双十”(10个在建项目和10个新开工项目)重大工程,总投资额约为3.6万亿元;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共列出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额达3.84万亿元。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基建投资均处在不断加码的状态。如果按照每万亿元投资拉动624万吨钢材消费需求来测算,那么33.83万亿元投资由此带来的钢材需求将达到2.11亿吨。
这对于因疫情延误、亟须补充需求增长动能的钢铁行业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只是,如此巨大的需求很难在2020年内真正落地,于钢铁企业而言,庞大的投资数字并不意味着2020年的“钢需”会迎来实质上的改观。
据笔者了解,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整体投资数据和年内完成投资数据之间均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实际的钢材需求兑现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以福建省为例,其2020年的总投资额为3.84万亿元,但年度计划投资额仅为5005亿元;河南省2020年确定了总投资额达3.3万亿元的项目,年度计划完成的投资额也不过7939亿元。
造成这种数据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一年前开工在建的项目纳入到了统计之中,导致总的投资计划和年内投资金额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据笔者调研了解,包括河南省、云南省、福建省在内的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20年的年内计划总投资额约为5.57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2000亿元,同比上升4.28%。从这个角度来看,和2019年相比,2020年基建对钢材消费需求拉动的增幅并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建对钢材需求的拉动已经进入疲惫期。长期来看,基建对钢材需求的拉动作用依然是值得期待的。比如,除了云南省、陕西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之外,其他已经公布投资计划的省(直辖市、自治区)2020年的年度投资计划均处于扩张区间。这表示,上述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基建项目依然处于提速状态,钢材需求有待继续释放。
在本轮“基建潮”中,5G基站、公共类充电桩等“新基建”或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特点。根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公布的数据,5G基站数量预计是4G基站的1.5倍~2倍,而2018年底时全国3G基站、4G基站数量已经达到了约490万个。由此看来,5G基站建设数量可能会超过700万个,将释放可观的用钢需求。此外,全国公共类充电设施近两年增速基本维持在40%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相关配套的充电桩建设同样会提速。
总之,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未来基建发力是大概率事件。只是融资端依然是制约基建项目开工和推进的老大难问题,基建因此对钢材消费需求的拉动很难和以往一样“大水漫灌”,更多将是“细水长流”。钢铁企业对此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主动出击,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基建市场的变化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获取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