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期货研报

大商所:深化多元开放 为全球提供公开透明的价格和风险管理工具

2019-07-03 11:18:00     作者:中国钢铁新闻网

  7月1日,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拉开帷幕。在上午举行的“塑造中国未来金融业”分论坛上,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表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是适应期货和实体经济高度关联的内在需要;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我国期货市场有责任、有义务向国际市场提供公开透明的期货价格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通过期货市场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李正强表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信贷市场、债券市场与证券市场为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还要看到,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后,还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管理价格风险。由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工具构成的衍生品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平台,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体企业需要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用好衍生品市场,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
  据了解,我国衍生品市场从1988年开始探索,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以2018年底商品互换上线为标志,我国衍生品市场已经形成既有期货又有期权和互换、既有场内又有场外、既有境内客户又有境外客户的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型衍生品市场体系,改变了过去长期单一封闭的局面。
  李正强表示,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商品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目前大商所主要品种的期现价格拟合度普遍在0.9以上,部分品种期现价格拟合度超过0.95,成为现货贸易的重要定价依据。在价格发现功能发挥基础上,相关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有效对冲了包括贸易摩擦等因素对市场及价格带来的剧烈影响。据介绍,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大豆等品种首当其冲。去年4月初,美方宣布加征关税,豆类期货价格在短期上涨后迅速回落,如豆粕期货受消息影响首个交易日上涨4%,但随后几个交易所即回落平稳,市场运行整体有序、理性,期货价格没有出现持续大规模上涨,合理反应了市场预期。
  市场的稳定运行和期货功能的有效发挥,带动了产业企业参与期货的积极性。“国内70%的豆粕和棕榈油、40%的豆油等现货贸易,采用大商所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大量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促进了油脂油料行业稳定发展。”他表示,去年豆粕期货日均成交量、持仓量比前年分别上涨46%、20%。成交持仓大幅增长,说明企业在价格波动时更主动参与期货交易。中粮、九三集团等大豆贸易、加工商在市场波动中采取了应对措施,在现货市场进口南美大豆的同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包括在原料端锁定原料成本和在产品端锁定利润收益。
  可以说,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但相关商品衍生品交易理性,期货套期保值功能有效发挥,在稳定市场、对冲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贸易摩擦的冲击。
  记者了解到,去年是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元年”。随着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平稳落地,期货市场步入了多元开放发展阶段。李正强认为,大宗商品对外开放是适应期货和实体经济高度关联的内在需要。以铁矿石为例,我国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2017、2018年进口量超过10亿吨。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我国的期货市场有责任、有义务向国际市场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期货价格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此外,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还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李正强强调,现在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占有10.92%的份额,但实际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的比重不超过2%,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我国GDP在全球比重不相称。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后,境内外交易者在我国期货市场上共同交易、形成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价格。该价格将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定价依据,国际贸易商可以用期货价格进行交易和谈判,形成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合约,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李正强表示,未来大商所将继续深化多元开放转型,持续建设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向多元开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的目标不断迈进。
  据悉,本届达沃斯论坛主题为“领导力4.0: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的近2000名政界、商界、学术界和媒体人士参加这场聚焦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全球盛会。在“塑造中国未来金融业”分论坛上,来自中国建设银行、花旗银行等机构的金融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进行了交流。
  相关人士认为,本届达沃斯首次将衍生品市场发展纳入议题,有助于我国期货市场借助国际顶级论坛更好的传递“中国声音”,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衍生品市场取得的突出成就,分享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贡献出大连经验与中国智慧。

编辑:徐可可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