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勇
近日,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与山东莱钢永锋国贸(下称“永锋国贸”)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签订了两笔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合同。今年,力拓、FMG等境外矿山也都开始用人民币计价销售铁矿石。
相关市场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贸易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上却缺少与庞大贸易规模相匹配的影响力。在钢铁市场上,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广基差贸易模式的呼吁声不绝于耳。随着淡水河谷等境外矿山巨头加入铁矿石人民币计价贸易的行列,国际铁矿石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销售有望成为行业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国际化的铁矿石期货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写历史 国际铁矿石贸易参照“中国价格”
现阶段,国内钢铁企业正逐步利用铁矿石期货市场对冲风险。近日,巴西淡水河谷与国内钢铁企业签订了基差贸易合同。双方采用大商所铁矿石期货2005合约为价格基准,矿种设定为巴西混合粉(BRBF)。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尝试利用我国铁矿石期货价格作为参考进行贸易定价,将成为国际铁矿石市场期现结合的经典案例。
据永锋国贸总经理李超介绍,淡水河谷与永锋国贸的基差贸易模式是典型的卖方叫价模式,双方以“期货价格+基差”为结算价格,淡水河谷作为卖方,在点价期内多次完成了点价。双方充分结合淡水河谷现货销售价格和永锋国贸的采购需求,确定在铁矿石期货2005合约点价,参考国内期现货价差等来定基差。具体来看,双方以相关机构每日公布的山东港口BRBF价格与铁矿石期货2005合约收盘价差额的均值为基差。同时,合同约定的铁品位是62.5%,而实际交货铁品位为63.3%,提高了0.8%。根据合同协定,按铁品位每升高1%、价格升水10元/吨来计算,最终价格是在期货价格加基差的基础上升水8元/吨。基差确定后的连续5个工作日内,卖方淡水河谷可以发起点价。在点价后,买方利用衍生品市场来进行风险对冲。
在实际业务中,买方可以根据一个预期价格支付总货款,以完成现货交易。在卖方点价后,根据点价价格、事先确定的基差、铁品位升贴水等形成最终贸易价格,以此结算货款,多退少补。这样一来,“先交货后点价”的操作模式可以在保障双方利益、对冲价格风险的前提下更灵活地开展业务。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基差贸易之前,淡水河谷早在2015年就探索尝试在中国港口进行混矿生产,2017年开始在中国港口推出人民币现货销售业务。
实际上,境外矿山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用期货定价方面,淡水河谷并非个例。据了解,力拓和FMG今年也成立了中国贸易公司,在中国港口开展人民币计价的现货贸易,其价格参考港口现货和期货价格等。
2018年,淡水河谷人民币现货销售量达到1800万吨。近期,淡水河谷以期货价格为参考进行现货销售,是境外矿山继长协定价、普氏指数定价模式之后的又一次全新定价模式。以往国际铁矿石贸易以普氏指数为定价依据、以美元为计价结算货币的局面有望改观。
多方共赢 基差贸易助力企业管控风险
近年来,国内一些钢铁企业将传统贸易与衍生工具相结合,在全产业链深度整合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期现融合、充分利用期货工具,不断创新和完善铁矿石贸易模式。
当前,钢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原料和产品价格波动成为影响国内外产业链企业发展的主要风险来源。尤其是今年在境外矿难、飓风天气以及国内需求调整的多重影响下,铁矿石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这为境内外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了解,永锋国贸此前与国际矿山、贸易商多次开展基差贸易,在探索利用期货工具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在李超看来,相比较传统的长协、普氏指数定价等模式,基差贸易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定价周期更加灵活。企业可以选择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定价周期。二是易于实现风险防控。期货市场提供了公开、透明、实时的价格信号,让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动态管理交易和库存。这样,无论双方采用何种点价方式,都可以通过预先设计的业务流程,大幅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增加定价的透明度。由大量产业企业和投资者公开交易形成的期货价格更公允、更能反映供需格局,避免指数定价小样本决定大市场的局限性。
相关市场人士介绍,下游钢厂通过基差贸易可以提早拿货、灵活定价,以锁定成本和利润。相比绝对价格变化,基差波动幅度更小,开展基差贸易更便于钢企降低交易风险。
受益于基差贸易的不仅仅是下游钢厂。对于矿山而言,此次基差贸易中采用卖方矿山点价模式,矿山在不用进入期货市场交易的前提下,以人民币计价、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方式销售港口现货,在对冲风险的同时把握了定价的主动权。“基差贸易具有灵活性,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以人民币计价、管理价格风险的工具。随着港口贸易和人民币计价方式的日益普及,基差贸易模式可以丰富现货贸易定价方式。”淡水河谷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国信期货是淡水河谷开展基差贸易的服务提供方。国信期货总经理余晓东表示,基差模式灵活多样,点价方、交货期等均可协商选择,更有利于双方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业务,实现合作共赢。“对上游矿山而言,从长远看,基差贸易有利于矿山锁定合理生产利润,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对于下游钢厂而言,开展基差贸易可以提前锁定资源,优化库存管理和采购流程,实现降本增效的目地。”他还提到,此次业务中相关企业利用大商所商品互换交易平台与国信金阳(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互换协议,利用大商所互换平台对冲行情波动风险,在铁矿石基差交易中尚属首次,也是产融结合的又一突破。此项目也已申报大商所2019年度“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将推动基差贸易在更多领域、更多企业推广普及。
主要动力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随着铁矿石人民币计价模式的兴起,美元和普氏指数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开始动摇。在相关市场人士看来,铁矿石人民币计价模式已渐成趋势,更加符合上下游利益。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境外矿山推出铁矿石人民币计价结算、开展期货基差贸易,除了对冲价格风险之外,与其销售模式的改变更是紧密相关。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研究员马亮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对于境外矿山来说,以前销售铁矿石到中国市场的运输距离较远,时间周期较长,若采用人民币结算,期间则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国际上更为通用的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近年来,淡水河谷等境外矿山将混矿和销售前移至国内港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时间跨度长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在国内港口混矿后直接落地销售。采用人民币一口价的方式更为有效便捷,也更有利于拓展和维护中国客户。
“将市场前置到中国港口,可以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更贴近中国市场,定价方式也势必随行就市,更多参考中国的期现货价格和人民币结算方式。”本钢集团销售中心期货贸易部副部长孟纯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相关市场人士表示,推动境外矿山主动采取人民币计价销售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我国铁矿石期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去年5月份引入境外交易者、实现对外开放后,我国铁矿石期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凸显,有越来越多境外产业关注铁矿石期货价格,尝试利用期货价格来定价。
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个多家境外客户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中国在进口铁矿石贸易中的比重及地位不断提升。我国有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贸易市场和最大的期货市场,理应在铁矿石定价方面发出更多的声音。铁矿石基差贸易的推广及普及,对铁矿石人民币计价结算起到了推动作用。”李超说。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我国钢铁企业是铁矿石人民币定价的直接受益者。据山西高义钢铁副总经理王超介绍,该公司与力拓达成了以人民币计价的17万吨铁矿石贸易,是以货物通关当天的港口现货人民币价格作为最终结算价格,采购数量由买方决定,随用随买,对钢铁企业来说便利性大大增加,同时也减少了以美元定价带来的汇率风险。
在他看来,铁矿石人民币计价的普及与我国铁矿石期货发展是分不开的。“经过多年洗礼,黑色衍生品市场的产业客户参与程度较高。在国内现货交易中,以铁矿石期货+基差的定价方式已较为流行。此外,今年大商所顺势建立了基差交易平台,也有助于在钢铁产业链推广基差贸易。”
“在推行铁矿石以人民币计价的过程中,铁矿石期货将发挥价格标杆的作用,即参考铁矿石期货价格和交易双方商定的升贴水幅度来定价。”建信期货黑色研究主管翟贺攀说道。如果铁矿石贸易各方能借鉴其他国际大宗商品普遍采用的基差定价模式,依托占全球铁矿石消费量一半以上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那以未来公开透明的铁矿石期货价格有望取代普氏指数,成为主要的定价参考。
相关人士表示,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推广铁矿石人民币计价结算还能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比例。就钢铁行业而言,每年国际贸易规模初步估计可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在国际上形成了以人民币计价、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价格,那么在铁矿石和钢材等商品的国际贸易中可以按照国际大宗商品通行的基差贸易模式进行人民币结算和支付,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人民币追踪指标显示,2019年9月份,人民币在SWIFT全球支付中占比为1.95%,排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居第5位,其支付占比与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作为全球化的大宗交易商品,铁矿石若能更多采用人民币结算,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突破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国际化的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在未来全球铁矿石贸易中将会成为重要的金融定价工具,而期货工具将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员某高级分析师说。
不破不立 铁矿石人民币计价模式任重道远
目前,普氏指数仍是铁矿石定价主要依据,而公开透明的期货价格在铁矿石贸易中的影响力逐步彰显。翟贺攀认为,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入中后期,钢铁需求增量递减,而废钢资源日益丰富,全球铁矿石市场正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迎合中国客户需要的人民币计价模式应运而生。
翟贺攀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从事铁矿石出口的国外矿山、从事铁矿石进口的钢铁生产企业、从事铁矿石国际贸易的港口,将不得不从原有以指数定价为主的模式转换为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为基准的期货定价模式。未来,铁矿石以人民币计价的业务占比会逐渐加大。
多个采访对象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消费国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铁矿石衍生品市场,理应在全球贸易定价中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期货市场能够为全球提供定价基准和风险管理平台,以我国铁矿石期货作为定价依据是较为公允、公正和可行的定价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我国在铁矿石定价上的影响力,使我国钢铁行业从铁矿石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价格制订的重要参与者。
尽管铁矿石人民币计价模式代表着未来铁矿石贸易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大范围推广仍有诸多阻力。在翟贺攀看来,中国分散的钢铁生产企业面对高集中度的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仍未形成购买合力,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多数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原有定价模式。并且,长期形成的交易习惯和交割模式在短时间内改变也有一定难度。此外,在全球范围内,人民币尚未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国外生产商和贸易商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某分析师表示,短期内,由于全球铁矿石需求分散于国内外众多钢企,而铁矿石生产地则高度集中于国外几大矿山,其话语权较强,而且仍习惯于美元的结算方式,以人民币计价铁矿石仍处在初步探索的实验期。“随着国内钢厂对铁矿石需求集中度的大幅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推进、全球铁矿石供需基本面弱化,人民币计价结算或将成为铁矿石贸易的趋势。”
为了加速这一趋势、进一步推广基差贸易模式,大商所从2017年起推出基差贸易试点,至2018年底累计有13家煤焦钢企业参与8个铁矿石试点。2019年9月份,大商所推出基差交易平台,为铁矿石等品种基差贸易提供业务平台。截至10月底,基差交易平台铁矿石报价91笔,成交23笔,成交量33.5万吨,鞍钢股份、中建材等大型企业均有参与,推广基差贸易的功能初显。
在上述举措的带动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开始试水铁矿石基差贸易,对现货进行定价。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钢铁行业开展铁矿石基差贸易的总量达1000万吨,约是2017年的2倍。马亮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随着铁矿石期货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以人民币计价、采取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势必会对现货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现货端人民币计价方式产生有益的推动作用。
“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衍生品,铁矿石期货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强,通过期现结合等模式的推动,在实施铁矿石人民币计价的过程中,也将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徐州金虹钢铁总经理王广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