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成
8月份以来,焦煤、焦炭期价整体呈现震荡偏弱走势,随着2309合约临近交割月,“双焦”主力合约相继换至2401合约。截至8月18日收盘,焦炭2401合约价格收于2120元/吨附近,较近期高点下跌150元/吨,跌幅为6.6%;焦煤2401合约价格收于1415元/吨附近,较近期高点下跌50元/吨,跌幅为3.7%。
现货方面,自6月20日以来,焦价已连续提涨并落地4轮,累计上涨300元/吨~340元/吨,而8月7日提涨的第5轮目前尚未落地。焦煤现货价格上涨表现乏力,竞拍市场流拍比显著提高,炼焦煤现货价格指数由1755元/吨附近回落至1700元/吨。
从运行逻辑来看,近期“双焦”价格转弱,一方面是受到钢材价格下跌的影响,目前终端需求依然处于相对低迷的阶段,且市场对于后期需求旺季仍存担忧,致使钢材价格缺乏上涨驱动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近期粗钢控产政策消息不断,基于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若要实现全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或持平的目标,则后期钢厂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减产,对于供需关系本就趋于宽松的“双焦”来说,增加了其价格的下行压力。不过目前政策定调是平控还是同比下降仍不明确,钢厂也暂未出现大规模减产,且短期日均铁水产量处于相对高位,“双焦”价格下跌并不顺畅,后期需持续关注钢厂生产节奏的变化。
回到基本面来看,近期吨焦利润好转,焦企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钢厂利润空间收窄,但尚不足以促使钢厂主动降低生产负荷,焦炭需求旺盛,短期累库趋势不明显。国内焦煤供应趋稳,焦煤进口量则保持高位,高价煤价格回落压力较大。
具体来看,利润方面,近期随着焦企对焦煤的补库节奏放缓,焦煤市场价格反弹乏力,部分煤种价格出现回落,尤其是前期溢价较高的煤种。另外焦企依靠前期4轮焦价提涨落地,改善了自身盈利环境。8月18日调研数据显示,独立焦企吨焦盈利74元,钢厂盈利空间收窄。一方面,在需求淡季,钢厂难以通过上调钢材价格扩大自身利润;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表现相对坚挺,致使钢厂盈利面缩小至6成左右,近期钢厂对焦价的提涨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在供应端,尽管目前焦企盈利空间与前几年去产能阶段的盈利空间相差较大,但也基本处于近一年来最好水平。近期焦企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日均焦炭产量提高到7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5万吨。月度数据显示,焦炭产量总体处于自高位缓慢回落的趋势中,7月份,我国焦炭产量为4043.0万吨,环比下降0.64%,同比增长4.2%。1月—7月份,我国焦炭累计产量为28332万吨,同比增长2.44%。目前来看,焦炭产能相对充足,供应端总体问题不大,焦企开工基本是跟随自身盈利情况及钢厂高炉开工率变化而进行调整。需关注的是今年山西省将在第四季度偏后阶段执行落后产能的淘汰任务,届时可能会对焦价形成一定的正向拉动作用。
需求方面,近期粗钢控产政策是市场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从前期数据来看,今年1月—7月份,我国粗钢累计产量为6.27亿吨,同比增长2.5%。2022年粗钢累计产量为10.18亿吨,若今年以2022年产量为基础进行平控,今年8月—12月份,我国粗钢累计产量应为3.91亿吨,折算月均产量应在7820万吨左右,较前7个月均值下降1137万吨。目前大部分粗钢仍由长流程钢厂贡献,因此若严格执行控产政策,预计后期铁水产量也将受到较大影响,对焦炭需求不利,可能会加剧供需宽松格局。
焦煤方面,国内焦煤生产总体稳定,但近期山西太原区域内接连发生煤矿生产事故,当地安全检查形势严峻,据了解,受此影响新增停产煤矿9座,产能合计为675万吨,影响原煤日产量2.89万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煤价相对坚挺。洗煤厂端数据显示,近期110家洗煤厂焦精煤日均产量维持在63万吨左右,波动空间较小,厂内原煤及精煤库存均有小幅增加。
焦煤进口量则保持高位,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煤713.33万吨,环比下降7.9%,同比增长16.6%。1月—7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5274.74万吨,同比增长63.89%。分国别来看,7月份我国自蒙古国进口炼焦煤434.4万吨,增幅显著,自其他国家进口焦煤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短期来看,蒙煤甘其毛都口岸日通关车数仍维持在1000车以上。
整体来看,短期钢厂暂未执行粗钢控产政策,高炉开工率维持高位,支撑焦炭等炉料刚性需求,焦煤、焦炭期价整体表现相对坚挺;但目前钢厂盈利空间收窄,铁水产量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后期若盈利情况继续恶化,钢厂则可能面临减产压力,后期需持续关注钢厂生产节奏的变化。短期来看,对于“双焦”价格仍需谨慎对待;中长期来看,“双焦”供需关系趋于宽松的大逻辑未变,仍可关注逢高空配策略。
《中国冶金报》(2023年08月24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