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根
近日,多部门联手整治“内卷式”竞争,龙头钢企相继发布减产计划,但仍未能打破不锈钢市场在弱需求与高库存之间的拉锯困局。不锈钢期货价格7月2日—4日三日拉涨1.6%,现货让利成交,反倾销税落地难解115万吨的库存高压,减产与新能源需求能否托起坍塌的成本?
期现背离:
政策预期与疲弱现实的拉锯
不锈钢期货盘中逆转显韧性。截至2025年7月9日下午3点,不锈钢主力合约2508价格收报12770元/吨,(较7月8日结算价上涨45元/吨,涨幅为0.35%),盘中最低下探至12595元/吨后迅速拉升,实现日内V形反转。
驱动因素包括:宏观利好释放,美国6月份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7%,强化美联储7月份降息预期;成本支撑作用显现,镍铁成交价虽跌破910元/镍点,但印尼RKAB(项目计划和预算报告)新政(配额缩至1年)引发矿端供应收紧担忧;空头平仓推动,美国对华关税裁定前部分资金避险离场。
不锈钢现货市场阴跌显露疲态。截至7月9日,江苏无锡304五尺热轧卷板价格跌至12450元/吨~12750元/吨,创今年初以来新低。名义报价虽微调(304冷轧毛边卷均价为12725元/吨,单日上涨25元/吨),但实际成交普遍需让利50元/吨~100元/吨。广东佛山304冷轧板资源成交价格僵持于12750元/吨~13100元/吨。贸易商直言“报价是门面,成交靠议价拼刺刀”,终端仅维持“颗粒度”采购(小批量散单),囤货意愿消失。
库存高压成桎梏。截至7月8日,全国社会总库存量达115.44万吨(同比增长20%),结构性压力凸显:热轧卷板库存为53.22万吨(周环比增长1.82%),反映加工需求持续疲软;冷轧板库存为62.22万吨,维持高位。上海期货交易所仓单虽微降179吨至111595吨,但绝对量仍处历史峰值,去库存速度远滞后于产量增速。
由此可见,当下不锈钢市场面临的核心矛盾是宏观情绪推动下的期货价格反弹与现货高库存弱需求之间形成撕裂,115万吨的库存犹如悬顶之剑,压制价格实质性回升。
供需困局:
减产难抵结构性供应过剩
面对行业困境,政策干预作用开始显现。多部门联手整治“内卷式”竞争,对市场情绪带来一定的提振作用。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实质性影响效果仍需时间验证,难以快速扭转供需基本面。然而行业整体减产幅度有限,整体供需压力仍在,价格将持续承压。尽管6月份钢厂合计环比减产,但300系不锈钢产量仍环比小幅增加。
不锈钢产量绝对值仍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5月份,我国不锈钢产量为1648.43万吨,同比增长10.15%。7月份不锈钢排产量为316.55万吨,虽然环比下降9.58%,但300系不锈钢的排产量占比仍达54%(171.33万吨)。
进口压力缓解。自2025年7月1日起,我国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不过,低价资源转口贸易的风险并未消除。
生死博弈:
成本坍塌与政策托底
原料支撑边际弱化。镍铁方面,大型钢企招标价降至940元/镍点,我的钢铁指数跌至920元/镍点(印尼产能释放+菲律宾出口禁令延后);铬铁方面,南非电力危机支撑铬铁价格,但铬矿价格下跌拖累成本。
全行业亏损,304热轧卷板自产镍铁工艺利润率为-7.88%,纯镍工艺亏损超20%。
政策红利注入新动能,反“内卷”制度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整治“低价无序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将“内卷式”倾销纳入规制,加速低效产能出清。此外,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继续加码,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新能源、智能制造发展,高端不锈钢(耐蚀合金、精密带材)需求潜力被激活。
下半年走势:
窄幅震荡与破局契机
综合各方因素,下半年不锈钢市场或将呈现“窄幅震荡、成本主导”的格局。
供应方面,随着钢厂检修、控产范围扩大,粗钢产量有望温和下降,但若需求无显著改善,“高库存+进口冲击”的双重压力将继续压制价格上行空间。笔者预判第3季度不锈钢核心价格区间为12400元/吨~12800元/吨(去库存速度决定上限),主力合约价格波动区间为12000元/吨~13900元/吨(由成本博弈主导)。
上行突破条件包括:社会库存降至100万吨以下、印尼镍矿出口关税上调、房地产竣工面积环比增长5%。下行风险情景包括:美联储降息时间延后、东南亚出口受阻、钢厂减产执行率较低。
笔者预计,第3季度,在弱需求与高库存的压制下,不锈钢期货价格在12400元/吨~12800元/吨区间内窄幅震荡,价格反弹需依赖减产深化及基建项目落地。第4季度,若产能出清(过剩量从39.2万吨收窄至20万吨以内),叠加新能源需求占比突破15%,不锈钢期货价格有望上探至13500元/吨。
需求端呈现分化态势。房地产产业链下行趋势难逆转,政策托底效果有限。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预计同比上涨20%,或成需求亮点;家电行业需求总体平稳;若基建投资加速,工程机械用不锈钢需求可能小幅回升。
成本博弈成为关键。需密切关注镍矿基准价变化及厂商减产力度。若印尼政策导致镍铁供应趋紧,叠加不锈钢厂减产规模扩大,成本支撑作用将得到强化。
不锈钢市场的“寒冬”可能比预期更漫长。对钢企而言,主动减产保价可能是短期解药;对贸易商而言,提高库存周转率才是生存之道;而对终端用户来说,当前的低价恰是锁定成本的良机。市场各方需在“寒冬”中调整策略,静待春天的到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锈钢市场正经历“政策预期托底”与“基本面高压”的深度博弈:对钢厂端而言,高端300系(如超纯铁素体)与定制化材料是利润破局点,需借设备更新政策开拓B端(商业端)市场;对贸易商而言,库存周转效率重于囤货赌涨,基差走阔至300元/吨以上时可布局期现正套;对终端企业而言,当前价格处于年度低位(较中位值低6.5%),恰是锁定第4季度成本的窗口期。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10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