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王杨 报道
在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建设中,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氢冶金公司氢冶金作业区作业长李利杰带领团队,用24个月的拼搏奋进,缩短了建设周期,实现了氢冶金项目快速达产创效,为钢铁行业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方案。
近日,李利杰获得“2024年河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份荣誉见证了他奋进的足迹。作为新时代优秀产业技术工人,参加工作以来,李利杰多次获该公司“生产先进者”“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技术攻坚中形成多项成果。在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建设中,李利杰刻苦钻研技术、研习生产工艺,逐步成为技术带头人。“气管路的走向、压力、流量等,李利杰都熟记于心。”身边的同事这样评价他。在项目建设期间,李利杰连续多日在厂里吃住,翻阅图纸,快速推进加热炉、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竖炉反应器、原料气螺杆压缩机组等关键设备安装进度。
搞项目建设是一件“苦差事”,工期紧、任务重,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多,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知识,压力非常大。尤其是进入关键时期,白天盯设备安装,晚上整理资料,李利杰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到凌晨两三点才熄灭。“作为新时代技术人员,就应该掌握先进工艺、领先技术,踏踏实实、努力干好工作。”李利杰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付出,换来了理论与技术的双提升,让李利杰成为氢冶金团队的领头人。
除了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李利杰还挤时间在互联网上学习国外同行业优秀公司技术资料,并翻译成中文,带领团队成员熟悉工程建设知识。在与外籍专家交流中,李利杰得知张宣科技氢冶金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先进水平。张宣科技从传统冶炼领域转战氢冶金领域,很多新技术都在磨合尝试阶段,很多潜力尚未挖掘,国内国际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李利杰深知责
任重大。为此,他夜以继日地沉浸在百米竖炉生产现场,手中时常拿着外文翻译资料一边思考,一边反复尝试操作。在上万次试验中,他终于突破了全流程氢冶金技术瓶颈问题。迄今,该团队已申请氢冶金相关专利50余项,参与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7项,氢基DRI(直接还原铁)产品的金属化率稳定在94%以上的同时,生产制造成本比开产初期降低236元/吨,工序成本降低154元/吨,为下游工序冶炼绿钢提供经济性DRI原料。
此外,李利杰依托氢冶金创新工作室平台,深耕氢能与钢铁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跟踪世界氢冶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推进低碳冶金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如今,我们全体团队成员将锚定河钢集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深度挖掘氢冶金市场价值,加快打造以‘氢冶金+电弧炉’炼钢工艺流程为核心的绿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端产品高效益。”李利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