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高武久会见《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熊余平

2020-09-18 13:28:00

  9月15日,中冶宝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武久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熊余平、副总编辑吕兵、冶建钢构部主任杜笑一行,双方就冶金运营服务的品牌传播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冶宝钢专职党委副书记齐冬平和党委宣传部相关人员陪同会见。

  在会谈中,中冶宝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武久对《中国冶金报》社领导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冶金报》多年来在讲好中冶宝钢故事,传播中冶宝钢品牌方面的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高武久表示,中冶宝钢从1985年9月宝钢投产开始,公司立足宝钢、服务宝钢,承担了宝钢股份全工艺链的设备检修及生产运营服务等大量高风险、高精度、高负荷的作业项目,经过30多年的奋斗和积累,完成了从钢铁“护工”到钢铁“护士”再到钢铁“医生”的华丽蜕变;尤其是2015年钢铁行业进入“冰河期”以来,中冶宝钢在五矿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确立的“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的十六字发展战略指导下,心无旁骛地做强做优做大冶金运营服务核心主业,一路爬坡过坎,在不断深耕细作宝武集团市场的基础上,奋力开拓新的市场,构建了覆盖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华北以及东南亚等区域业务的“七大区域市场”,核心主业覆盖国内外27家大型钢厂,打造了“上海、全国、海外”三位立体的市场格局,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升了充足的后劲。

  高武久指出,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公司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发展“四大延伸”,即冶金运营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由宝武集团内向宝武集团外延伸、由钢铁领域向非钢领域延伸和由国内业务向国外业务延伸。坚定不移地推动商业模式的“三个转变”,即“管理+资本”、“管理+资产”和“管理+技术”的经营模式,提升公司产业发展的含金量,推动公司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资本”模式转变,以突破限制主业做大做优的瓶颈问题。公司面向未来前瞻性地打造员工队伍,从2016年开始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和专家团队建设工作,力争培养一支千人规模的与公司产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各专业、各行业领军人才队伍,为打造全天候、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冶金运营服务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公司还主动退出经营规模小、资信度差、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的钢厂企业,重点开拓自动化程度高、作业环境相对较好、行业综合实力强的钢铁企业市场,极大地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经营质量,企业的经营利润、员工收入和业主满意度都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谈到冶金运营服务未来发展时,高武久表示随着我国钢铁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冶金运营服务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中冶宝钢有着同行业领先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一定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希望《中国冶金报》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关注中冶宝钢发展,更加广泛、深入地向全社会报道中冶宝钢的最新发展成果,助推中冶宝钢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的不断提升。

  《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熊余平简要介绍了报社的发展历程,对中冶宝钢多年来对报社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中冶宝钢多年来的发展成果尤其是抗疫保生产工作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中冶宝钢是中冶集团唯一一家以冶金运营服务为主业的子企业,多年来始终扎根钢铁行业,业务市场成功覆盖国内外27家大型钢铁企业,在伴随宝钢湛江钢铁建设和运营服务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形成了核心主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展现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冶金运营服务商的实力和风采。希望双方今后能够在传统纸媒业务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和拓展在《中国冶金报》融媒体平台的合作空间,更好地助力中冶宝钢品牌的传播和知名度的提升,实现报企双赢。

  中冶宝钢专职党委副书记齐冬平在会谈中表示,中冶宝钢现有员工2.2万余人,分布在580个作业区的2400个班组,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一线感人故事,对品牌传播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多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工作,从2016年开始连续5年与宝钢股份党委开展主题安全共建活动,深入推动党建和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开创了双方和谐共赢的工作新局面。公司在伴随宝钢湛江钢铁建设过程中,全面助推湛江钢铁达产、达标、达效、达耗,并在投产第二年就实现盈利,创造出世界钢铁史上的奇迹。尤其在2015年支援湛江钢铁抗击百年一遇的18级超强台风“彩虹”的考验中,一组组闪亮的中冶速度,不但为湛江钢铁恢复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赢得了业主和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齐冬平还围绕讲好中冶宝钢品牌故事,传播中冶宝钢品牌好声音向《中国冶金报》社提出了希望,并期望熊余平副社长多向钢铁企业推介中冶宝钢。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