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产业链协同推进低碳冶金,准备好了吗?

2020-12-23 10:02:00

  本报记者 朱晓波

 

  “力拓承诺在未来2年向中国宝武投资1000万美元,资助创建低碳原材料制备研发中心……”

  “中国宝武正在联合相关钢铁企业、高等院校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筹备于明年10月份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

  12月17日,力拓与中国宝武、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钢铁行业内外专家、学者聚焦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建言献策。会场上,产业链协同推进低碳冶金的呼声和脚步声声声入耳。

  国务院国资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朱凯,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中国国际商会多边合作部部长孙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导,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姜晓东,中国宝武集团能源环保部部长柯善良等现场出席了研讨会。力拓集团企业关系执行总裁倪西蔓以及力拓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力拓集团中国区总裁任滨彦主持。

  徐文立在致辞时表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开展绿色低碳的关键性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下一步碳减排、碳中和都提出了要求,对于钢铁行业来说,下一步路怎么走,需要集中行业的力量和智慧来共同研究。他强调,钢铁工业的产业链非常长,上下游之间如何形成合力非常重要。上下游行业要保持一定的合理利润水平,才能实现共赢。

  黄导认为,中国钢铁业的节能减排成绩、进步有目共睹、举世瞩目,但我们仍然要反思在对矿产资源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对自然或环境破坏较大的环节或生产方式,并思考在减少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直接排放的生产制造工艺方面还存在哪些合作领域和空间。为此,他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通过创新驱动,开展全球协作,争取低碳冶金技术取得突破;二是加强合作共赢,发挥现有产业链能效提升的协同效应。

  黄导介绍,国际能源署(IEA)有关研究报告认为,要实现全球能源和气候目标,到2050年全球钢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应至少下降50%,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须下降约60%,即由目前的1.4吨下降到0.6吨。按照现有的从矿到钢的工艺技术,0.6吨的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破解从矿到钢的绿色低碳工艺技术难题,届时更多区域会被迫依赖于废钢到钢铁的短流程自循环体系的工艺布局,全球矿业和钢铁业这两个长期以来互为依存产业的伙伴关系就会因为碳排放峰值临近和碳中和目标要求带来的压力而面临更多挑战。有限的废钢资源供给及其使用的局限性要求钢铁制造业应深度加强与现有的包括矿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密切合作,加速提升钢铁业绿色智能化水平和全链条的价值重塑,把钢铁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的全面升级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到行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中。

  倪西蔓介绍,如今力拓管理运作消耗的电力有76%是来自可再生能源。力拓的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到2030年排放强度降低30%,绝对排放量降低15%。她表示,力拓承诺在未来2年向中国宝武投资1000万美元,资助其创建低碳原材料制备研发中心,同时也支持中国宝武在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开展的二氧化碳利用和转化工作。

  柯善良透露,中国宝武开展低碳冶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现有的钢铁工艺、技术流程,探索并掌握绿色低碳途径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未来钢铁技术的引领优势。到2025年,中国宝武将基本具备吨钢减排30%的工艺技术能力。为此,中国宝武正在联合相关钢铁企业、高等院校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筹备于明年10月份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并组建低碳冶金创新中心,设立低碳冶金创新基金,每年提供3500万元人民币用于开展低碳冶金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同时,中国宝武还将设置专项科研经费,围绕氧气高炉和欧冶炉、富氢和氢冶金、光伏制氢和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加大低碳冶金的研发投入,加快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中心轧钢基地的建设,努力形成开放性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平台。

  何建坤在做主题报告时指出,为了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我们要大力改进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的供应量来满足总能源新增的需求,确保化石能源主体上不再增长。能源系统二氧化碳减排,是我们主要的低碳发展措施,在电力系统,还可以发展二氧化碳土地埋存技术。对于钢铁行业而言,比如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属于较难的减排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来也要利用能源系统的负排放技术,来抵消工业部门的一些难减排环节的剩余排放。当然,这些难减排环节首先要通过发展革命性技术来减少碳排放。何建坤还特别指出,欧盟和美国都在酝酿征收碳边境调节税,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制约。

  姜晓东在做主题报告时表示,中国的排放量体量非常大,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碳减排指标分解到的地方或产业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他表示,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保障的基础上,建议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进一步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他还就钢铁行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是开展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二是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三是搭建平台与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共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价值链;四是加强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徐可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