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记者 樊三彩 摄影
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冶金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全国各地共办理了7600余件生态环境赔偿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超过90亿元。

图为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副司长王开宇,综合司副司长田成川,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出席会议。
《中国冶金报》记者获悉,“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各主要领域已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13部法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17部行政法规完成了制修订。“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制修订、发布67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增长幅度为历次5年规划期之最。
别涛介绍,“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立法正在谋划之中,将加强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重点领域立法;配合立法机关积极开展环境法典编纂的研究论证,目前这项工作已在积极推进中;完善严惩重罚制度,构建以行政责任为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配合适用的法律责任体系,同时有序扩大“双罚制”、按日计罚、信用惩戒等惩处机制的适用范围,积极探索生态修复、连带赔偿等新型法律责任承担机制。
田成川表示,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突出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快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环境治理范围进一步向地级市以下行政层级和基层延伸扩展,将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主战场。

图为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