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首钢转型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华丽转身首钢人“一起向未来”

2022-01-27 10:0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罗忠河 实习记者 赵萍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这里是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现如今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2021年12月16日,首钢园服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冬奥组委金牌讲解员姜金玉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一行娓娓讲述着首钢筒仓的变迁史。声情并茂的讲解中透露着她作为华丽转身首钢人的自信,传递出她能为冬奥会服务的自豪。从首钢天车工到金牌讲解员,姜金玉的经历正是首钢职工转型的一个缩影。
2021年12月16日,中国冶金报社记者在位于首钢北京园区的北京冬奥组委门前采访首钢职工转型代表姜金玉。
  伴随着首钢从“山”到“海”的搬迁调整、从“火”到“冰”的涅槃重生,华丽转身的首钢职工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效阐释着首钢人的责任与担当、牺牲与奉献。自2004年以来,首钢北京地区涉及需分流安置的富余人员高达6.47万名,占首钢北京地区在册职工(8.3万人)的78%。职工数量之庞大,岗位工种之多样,个体情况之复杂,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
  “首钢搬迁调整分流安置6万多人,没有发生一起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充分展现出了首钢人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现在谈起首钢人在搬迁调整过程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时仍称赞不已。
  确实,这种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始终流淌在首钢人的血液里。除了正常退休之外,他们有的办理了内退,有的选择自己创业,更多的毅然踏上了转型之路:或转战到首钢京唐等钢铁新基地,从此过上“候鸟”般生活,转身为用世界一流技术玩转钢铁“梦工厂”的钢铁人;或投身到北京园区新项目,由钢铁人华丽转身为冬奥会服务人员,在即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上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展示钢铁人的一流保障服务水准……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丽转身的首钢人的风采,探寻首钢职工成功转型的密钥。
  从“山”转战到“海”——他们钻研一流技术玩转“梦工厂”
  2021年5月15日,首钢京唐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产线一举实现了连浇炉数、日产纪录、成材率“三突破”,铸机拉速稳定实现5.4米/分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华丽转身的首钢人向着世界一流的又一次跨越。
  时间拉回到10多年前,伴随着首钢大搬迁的,是首钢钢铁工人的岗位迁移:远离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北京的父母妻儿,在新的土地上忘我奉献、艰苦创业。每到周末,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从北京石景山老厂区到首钢京唐工作的首钢职工星期五中午下班后,先去食堂吃饭,然后回宿舍换下工作服,简单收拾完便匆匆赶往位于厂区的候车大厅,乘坐下午1点半的大巴回北京,300公里的路,4个小时左右到家,星期日下午再返回曹妃甸。10多年来,4500多名首钢职工就这样像候鸟般每个月数次往返于北京的家和曹妃甸的厂子之间,往返的首钢京唐大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山’转战到‘海’,对于首钢钢铁工人来说,决不是一次简单的岗位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全新的转型。”首钢集团党委副书记何巍如此强调。从首钢石景山厂区最大的2000立方米高炉到首钢京唐的5500立方米高炉,从老厂区30吨转炉到当时国内最大的300吨转炉,从传统的钢铁工艺到我国新一代钢铁流程,产品从“面条”(长材)“裤腰带”(窄带钢)到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等高端板材……首钢搬迁调整向“四个一流”(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大步迈进,对于首钢工人来说完全是一场全新的考验。首钢京唐炼钢作业部炼钢区原作业长王建斌、首钢京唐热轧作业部部长艾矫健博士的经历最能说明一切。
  王建斌是2008年9月份第一批从老厂区调到首钢京唐的生产岗位工人。“自己能参与建设世界一流的钢企,还是感到蛮骄傲的!”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讲起当年的经历,去年已退休的王建斌非常感慨地说:“当时唯一觉得亏欠的就是,没有照顾好家人。家里有80多岁的父母,爱人身体也不好,儿子上高中时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次大人生病都是由儿子送到医院……”
  王建斌是名副其实的“钢二代”,1986年从首钢技校炼钢专业毕业后进入首钢,成为当时首钢石景山厂区小有名气的炼钢专家,是首钢的“开炉专业户”。可初到曹妃甸时,他这个“技术大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首钢京唐建有5座国内最大的300吨转炉,集成了“全三脱”炼钢、“干法除尘”、“声纳化渣”等16项国内外先进工艺,冶炼过程全部电脑控制,操作界面全是英文。这对从技校毕业已经20多年,电脑、外语都“不太灵光”的王建斌而言显然是极大的障碍。
  一切似乎“归零”了,但王建斌没有放弃。他把休息时间都用来学习英语和新知识,摸索新设备性能结构。正是靠着那股首钢人深入骨髓里的敢闯敢拼、敢于创新的精神,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能“一键式”炼钢了。“京唐公司5座转炉,每座转炉的第一炉钢都是我炼的!”王建斌至今对此非常自豪。
  艾矫健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2008年初,他看好曹妃甸发展前景,主动要求从首钢技术研究院调到首钢京唐工作。多年来,他带领热轧部刻苦攻关,矢志钻研世界一流技术,研发出一大批薄规格集装箱用钢、高强车轮钢、高强酸洗板、热基镀锌板等高端热轧产品,其中车轮钢现在已连续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他也已成长为首钢京唐热轧方面的专家和领路人。2021年,首钢京唐热轧部突破了设计产能,首次实现热轧板产量1000万吨的目标。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带领热轧攻关团队通过持续技术攻关与程序优化,热轧精轧换辊时间最快达到9.67分钟,成功突破了轧制间隙极限,使首钢京唐成为了国内少数几个实现“精轧机两块钢同时轧制”的钢厂之一。
  “在首钢大搬迁中,首钢党委始终发挥着领航定向的作用,制订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指导转岗职工培训和留守职工再就业教育有序开展,确保全面完成了首钢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和职工分流安置任务。首钢党委早在2003年提出的创新、创优、创业‘三创’精神,在职工安置分流、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进首钢搬迁调整、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年,王建斌、艾矫健等一大批首钢老厂区骨干正是在‘三创’精神的感召下,毅然来到首钢京唐创新、创优、创业,为首钢转型高质量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何巍特别指出。
  正是这些华丽转身的首钢人,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首钢京唐各岗位不断创新、创优、创业,用世界一流技术支撑起渤海之滨的这座“梦工厂”。如今,这群华丽转身的首钢人全力以赴打造产品、质量、成本、服务、技术“五大优势”,“一起向未来”,让这座“梦工厂”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从“火”投身到“冰”——他们练就一流水准服务冬奥会
  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他走进首钢北京园区,考察了这里的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看望慰问运行管理人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时隔3年再次来到首钢北京园区。
  “距离冬奥会开幕已不足一个月了,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指示为指引,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服务保障冬奥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冬奥盛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天值守在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负责设施维护的首钢园服冬奥物业事业部职工张连斌如此表达着首钢人用一流水平保障服务好即将举办的冬奥会的决心。
  伴随着首钢园从“火”到“冰”的蝶变,这群留守在原厂区的首钢人将“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化作对新岗位的热爱,实现了从“钢铁人”到“冬奥人”的华丽转身。
  就拿当天重点负责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等区域的运行保障任务的首钢园服冬奥物业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李刚来说吧,他是名副其实的“钢二代”,刚入厂时,负责设备采购和工程管理。自该部2016年成立起,他作为管理者实现自身岗位转型的同时,积极培养转型职工骨干、组建高端服务团队、探索专业高效的管理机制,努力将首钢园服冬奥物业事业部打造成为首钢职工转型的前线“孵化器”。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李刚也坦言,转型之初,即便是作为管理者,自己也难免有些许“失落感”。“以前没干过‘伺候人’的活儿,有点放不下架子,拉不下身段。”他和所有首钢转型职工一样经历了心态和意识的转变。
  2018年,国际奥委会平昌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会在首钢举办。这是李刚和他的团队第一次承接如此重要的国际活动,活动的规格高、强度大、周期长。李刚带领冬奥事业部近200人,光是前期准备就忙了20天左右。“每场会的形式内容都不一样,有很多个性化的论坛,还要根据客户需求制订不同的服务保障方案,彩排演练的次数更是多得记不清。”这场总结会举办得很成功,也让李刚体会到“服务”不是“伺候人”的脏累活儿,也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首钢转型职工也有能力做好高规格、高水平的冬奥服务工作,让他有了满满的自豪感。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精准服务客户,李刚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出了“5341”快速服务机制:“5”是接到客户电话后5分钟反应到位;“3”是一般问题30分钟内解决;“4”是30分钟无法解决的,须向客户口头解释,并在4小时内最终解决;“1”是需协调外部单位解决的,应于1日内向客户做出书面答复。中芬冬季运动年、“沸雪”世界杯、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李刚带领他的转型职工队伍5年多来服务了一个又一个赛事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流的服务水平。
  从不会使用电脑、不擅长言语表达到现在的声情并茂,被人称为“问不倒的金牌讲解员”,姜金玉当之无愧是首钢转型女职工的杰出代表。在成为讲解员之前,已到了不惑之年的姜金玉是天车司机,转岗后一直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可当接到成为讲解员的通知时,姜金玉更慌了,自己学历低,如何能胜任这么重要的岗位?来到北京冬奥组委的第一天,冬奥物业事业部领导就给了姜金玉一摞讲解词。上面的小字密密麻麻,姜金玉一看立刻就头大了。那段时间,上班下班、做饭洗衣服……姜金玉无时无刻不在背讲解词,她把讲解词录到手机里,在上下班的路上听,还在家里的各个角落都贴上小纸条,终于背到滚瓜烂熟,开始正式上岗。
  姜金玉接待的第一批“客人”,是一群小学生,前面的讲解很顺利,气氛特别好,她还暗自庆幸。可就在参观快结束的时候,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突然大声问她:“阿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有多少枚金牌啊?”这个问题并不在姜金玉的讲解词里,她并不知道答案呀。随后,更多不在讲解词里的问题抛过来:“阿姨,国际奥委会在哪儿办公啊?”“阿姨,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谁创办的呀?”……她顿时不知所措了。当时感到无地自容的姜金玉意识到,只把讲解词背熟是远远不够的,她需要积累更多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不被别人问倒。为此,姜金玉跑遍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各个部门,把工作人员都给问“烦”了;利用业余时间泡在首钢档案馆,甚至亲自登上高炉,向以前的老炉长请教冶炼技艺。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问、查阅和实地探访,让她成为了一名“百晓生”。
  首钢职工华丽转身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昔日一线炼钢工刘博强成功转型为技艺精湛的制冰、扫冰师,与团队圆满完成了国家队的冰上训练与国家冰壶队选拔赛等各类重要赛事冰面维护工作;从前的炼铁工人李红继转变为冬奥组委安保员,将7000把钥匙分类排序,对办公区的每个角落、每条线路都了如指掌,每天带着团队认真排查巡视,确保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安全稳定……
  无论是服务精确到“毫米”的首钢园服冬奥客服部姑娘们,还是从冬奥组委入驻首钢的那一天起就成为服务冬奥团队一员的98名首钢转岗职工,亦或是为打造精品而夜以继日工作的设计、组织和施工人员,他们情系冬奥,不负重托,正在以“一流的服务标准、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服务效率”决战决胜冬奥会服务保障任务,全力以赴把冬奥服务团队做成响当当的品牌,让更多转型职工看到希望、重燃梦想,进而擦亮“首钢服务”名片。
  现在,冬奥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华丽转身的首钢人用行动唱响“一起向未来”,为用一流的水准服务冬奥会而磨拳擦掌。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