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委员提案】沈南鹏委员:算好碳中和“三本账” 协同推进减碳区域协调发展

2022-03-14 09:56: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朱晓波 报道
 
  “西部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东部‘腾笼换鸟’后的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如钢铁、水泥、石化等。随着碳排放成为产业发展的约束因子,西部可能面临低碳发展成本更大、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认为,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区域共富、系统推进东西部协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双碳”目标可释放出巨大的低碳发展潜能,为区域间互补融合提供新的共享引擎。
  为更好发挥“碳中和”作用,减少东西部差距,沈南鹏认为,需重点算好“三本账”:
  一是算好“西能东输”的经济账,把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随着东中部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半径不断向西延伸,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无论是为东中部负荷中心提供绿色电力,还是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都将发挥重大作用。预计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大幅提高,西部地区的风、光电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绿电送出去、电费收进来”的想象空间巨大。但至少目前,跨区域消纳不足、电网调节等仍在制约西部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如何破解西部有电发不出、发出卖不掉等难题,值得认真研究。
  二是算好“产业转移”的效益账,不让西部在“存量减碳、增量避碳”的产业发展中掉队。西部也会有产业升级需求,要从源头净化增量,为高效产能的发展腾出空间。面对碳排放约束,西部如何在产业转移中做到既接得住、又接得好,是时代出给我们的一道考题。
  三是算好“固碳增汇”的生态账,打通西部“点绿成金”的转化通道。西部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有一定的固碳潜力,广袤的沙漠戈壁更是重要的风、光发电基地。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当地人民的金山银山,让保护环境者不吃亏,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仍有不少大文章可做。
  为此,沈南鹏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跨区可再生能源配置建设,落实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合理承担相应清洁电力发展责任。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通道建设,保障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送。在地区层面,一方面稳步提升东部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形成西部稳定输电、东部稳定消纳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发挥东部技术、资金优势,支持西部重点发展特高压输电和储能技术,提升电网灵活性和调峰能力。
  二是以单位GDP碳排放考核带动换道领跑,让清洁能源产业在西部就近壮大。西部要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产业规划中既要免短痛又要避长痛,警惕能源禀赋可能带来的产业锁定,把单位GDP碳排放作为产业承接的新标尺,让风光电等产业就近布局,带动当地降低工业碳强度和扩大就业税收。此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中西部共建零碳产业园,吸引东部优秀制造企业入驻,把零碳产业园绿色用电的碳排放和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优势。
  三是做实碳贡献的量化和补偿。扩大西部地区风光电发展的土地供给,让西部减碳贮碳固碳地区得到更多实惠。荒漠减碳、生态固碳,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由于价值核算分摊的困难,西部大都存在生态补偿不足问题。建议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标准,摸清生态碳汇家底,让西部的碳贡献可度量、可核算,形成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用市场化手段做到添绿又生金,按“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将西部生态碳汇项目优先纳入全国碳市场,让西部从固碳和增汇潜力中得到更多实惠。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