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干勇:钢铁工业高质量转型升级需抓住三个重点

2022-08-18 09:57: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杨悦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8月13日,在河北普阳钢铁集团高质量发展规划暨《2021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作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并根据我国钢铁工业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在低碳冶金技术路线、产业集群智能化、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三点思考。
  干勇指出,中国钢铁工业长期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创新与研发能力强,但仍然面临产能过剩,低品位矿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保压力巨大,同质化、低成本竞争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对国外矿产资源依赖程度过高、缺乏话语权等问题。为此,干勇建议,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深入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建立低碳冶金技术路线。“建立低碳冶金技术路线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干勇指出。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鼓励钢企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手段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企业应主动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短流程工艺发展,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高质量产品,对标学习国际领先钢铁企业开发利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推进氢能利用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的深度变革。”
  此外,“在低碳冶金关建技术领域,‘高、烧、焦’是行业关注的重点环节,应加大焦化全流程环境友好综合集成技术、高炉水渣超细粉技术及烧结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他补充道。
  二是深入推动产业集群智能化。“产业集群的智能制造将成为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干勇一语道出产业集群智能化对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建议,优秀的钢铁企业可以携手建立钢铁联合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平台,以企业物联网、电商平台为基础,以质量、环保、成本等大数据分析为工具,以管理需求为导向,成立行业统一的产品与技术研发中心、区域产能分级/升级服务中心、工业品电商交易中心,分步骤实现企业间的产能协作、技术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以智能化平台经济体代替企业经济体,实现优势产能的集约化运行管理,做到指令精准、动作精准、反馈及时、绩效及时,系统性改变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效益,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实际上就是织一张大网,在每个企业内部,这张网的各个连接点就是各个经营管理部门,烧结、焦化、高炉等环节也可以实现一体化管控,进而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同步提高。同时,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这张大网不断加深合作,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良性竞争,推动形成较好的市场环境。”干勇进一步解释道。
  三是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当前国际形势严峻,我国‘资源南来’的模式需要改变。积极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体系,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对保证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干勇表示。
  针对如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干勇建议:“近年来,全球资源供需呈现新格局,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愈加凸显,中国钢企可以借鉴在印度尼西亚开发红土镍矿带动该国不锈钢产业加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携手周边国家进行资源开发,如在西伯利亚地区建设直接还原厂,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就地生产直接还原铁,再运回国内,这样便可有效缓解资源问题。”
  同时,他表示,将“资源南来”转变为“资源北来”不但可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而推动钢铁工业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