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夏农:钢铁行业真抓实干 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22-08-19 10:36: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贾林海 报道
林洪 摄影
 
  “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各地方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决策部署,钢铁行业真抓实干,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大规模技术装备改造、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我国已有部分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水平达到国际领先,产能约占全国的6%。”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以视频方式参加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2022年年会,在致辞中肯定了近年来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成绩。
  夏农指出,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及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推动节能降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任务,也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50千克标煤,与2015年相比下降3.8%。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呈现逐年加快的良好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夏农举例道,“一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绩效水平还不够高,低碳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在数据统计及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体系健全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水平仍有很大潜力。”
  夏农进一步指出,钢铁行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落实钢铁行业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强对绿色低碳发展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实施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夏农介绍,目前已开展和拟进一步做好的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制订节能降碳文件。为推动钢铁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2021年10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实施了《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等3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钢铁等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的目标。
  二是加大文件贯彻实施力度。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各地方要建立企业装置能效清单目录;制订技术改造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三是研究制订碳达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确保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途径和具体措施。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确定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按照有保有压原则,分类施策,推动项目提效达标,限期分批改造、升级和淘汰;将钢铁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低碳冶金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对节能降碳效果明显、示范作用强的项目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关键技术改造、重大技术攻关;与金融机构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对重点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通过绿色电价、节能监察、环保监督执法等手段,依法依规,加大市场调节和督促检查力度。
  “去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筹行业力量成立了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制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等相关政策,并围绕低碳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标准开展了大量系统性、卓有成效的工作。”夏农对钢协在此方面的工作表示肯定,“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夏农进一步提出,在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的新征程中,希望钢协一如既往地践行协会宗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发挥好联结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开展节能降碳技术咨询和服务,加强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及时反映行业诉求和呼声,为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针对钢铁企业,他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科学制订碳达峰方案,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