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实现钢铁和装备行业的共赢发展——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双新展洽会侧记

2022-09-23 09:49:00

  “钢铁与装备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在未来,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全面拓展钢铁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产业的应用融合,推动更多装备实现国产化,将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转化为我们深度合作的动力,实现钢铁和装备行业的共赢发展。”8月24日,在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主办,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冶金工匠微信公众平台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邯郸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开幕式上,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斌如是说。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牛昌文,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斌,普阳钢铁集团副总经理、中普精密总经理申习民,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钱晓钧,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绿色安全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罗恪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主任、国联股份副总经理崔丽丽主持。
  许斌在开幕式致辞中还指出,此次活动以智能、降本增效为主题,精准聚焦中国钢铁智能制造与“双碳发展”目标,紧扣推进产业低碳、智能重点领域,为展商和企业提供了一个集商业洽谈、线上线下交流及业务网络拓展为一体的合作交流平台,既完全符合当前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又完整展示5G应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等全产业链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应用,能有效促进钢铁和装备两大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申习民在展洽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首先,立足长远,创新驱动是一种发展战略,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战略。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两三年,大家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过去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驱动优势持续时间更长、竞争力更强。实践告诉我们,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是制造业乃至其他行业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管理挑战。对于钢铁行业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而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升产业持续蝶变的竞争力,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其次,放眼行业,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抓手,而且想要引领行业,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重要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同时,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淘汰落后、节能降耗、超低排放、智能制造等方式,促进钢铁低碳转型,成为当下乃至整个“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必须下大功夫、大决心、大力气去做好的课题。总的来讲,低碳发展的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相信各参会企业,都将以这次会展为契机,积极引进最新的低碳智能技术,在低碳智能领域打造领先优势。
  第三,展望未来,降本增效是钢铁行业必须练好的基本功。特别是钢铁行业目前遭遇困境,这次困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战胜困境、赢得挑战,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练好降本增效这项基本功,无论市场好坏都要持之以恒去练。因为只有厚培降本增效功力,当挑战猝然降临时,我们才能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战略定力。
  在此次展洽会的同时,“中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提升研讨会”“2022年冶金安全生产绿色发展高峰论坛”“2022年全国冶金低碳节能、超低排放技术交流暨三新推介会”“第四届高品质冷轧板带钢轧制过程管控及核心装备技术创新交流会”“第五届全国热轧板带行业装备技术创新发展推介会”“钢铁行业电气设备智能化应用技术交流暨供需推介会”等也同期举办。
  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邯郸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对每一位钢铁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是一场坚定信心、提振士气的聚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之下,观众更精准,目标性也更强。据统计,为期3天的展洽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50余家钢铁厂组团到达现场对接交流,观众人流量2万多人次,线上直播有15万多人次在线,展商300余家,现场达成意向签约额约3.5亿元。据悉,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将于2023年6月中旬在山东日照召开。(夏杰生)
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邯郸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主会场
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邯郸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启动仪式
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邯郸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上,代表们参观智能机器人表演
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邯郸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展览现场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