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守正创新谋发展 追求卓越聚动能 中冶宝钢打造极致专业冶金运营服务助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01-09 10:38:00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以冶金运营服务为核心主业的骨干子企业,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宝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服务于国家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准抓牢冶金运营服务产业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风险挑战,在做强做优做大核心主业、打造全面发展多元产业、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造独占鳌头核心竞争力方面尽责担当,深度嵌入钢铁行业的冶金运营服务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实现了经营能力与经营业绩的“双提升”,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优质服务推动钢铁行业高质发展。
  聚焦主业  延长冶金运营服务产业链
  为国内外30家钢铁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冶金运营服务的中冶宝钢,立足企业实际,按照“区域覆盖、集中管理、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全国和东南亚地区构建“一总部、多基地、专业群”的管理格局,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优势和规模效应,促进冶金运营服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向高端技术领域拓展,提升发展合力。
  深挖核心市场潜能。中冶宝钢紧跟中国宝武发展步伐,积极响应核心客户需求,拓展冶金运营服务广度和深度,全面融入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遵循“宝武拓展到哪里,中冶宝钢就跟到哪里”的原则,中冶宝钢与包钢股份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按照“试点推进、以点带面”模式,推动冶金运营服务延伸,以极致专业化冶金运营服务助力包钢集团高质量发展。中冶宝钢瞄准钢铁行业转型重点,以助力宝钢股份等钢铁企业创建环保A级企业为抓手,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聚焦超低排放改造、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方向,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承接并施工的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炼铁厂四座高炉热风炉增设烟气净化装置项目,对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和新工艺的推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高炉炼铁末端烟气治理提供了全新方案。
图为中冶宝钢运营服务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炼铁区域
  夯实品牌业务基础。中冶宝钢充分发挥行车“管用养修”、工业包装材料一体化等品牌业务的综合优势,促进综合实力提升和市场规模扩大。2022年,中冶宝钢行车“管用养修”项目在马钢、韶钢、太钢、包钢、台塑河静钢铁得到广泛推广,以全员设备管理、高效检修响应、区域协同联动等独特运行模式和无人化行车“管用养修”一揽子总承包施工能力,为各钢厂近千台行车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经过多年的锤炼,中冶宝钢具备现代化包装材料生产、工业包装服务、包装设备维护的能力,拥有12项国家专利,与钢厂实现了包装代码设计、产品包装效果验证、产品包装作业等全方位高度关联融合,2022年,中冶宝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工业包装业务从湛江钢铁复制到山钢日照公司,为华北地区客户提供高质量工业包装服务。
图为中冶宝钢运营服务湛江钢铁
  推进区域市场拓展。中冶宝钢高质量运行“1+N+S”架构体系,实现总部、基地、专业间的高效对接、无缝贯通,推动八大基地综合发展。在西南基地,中冶宝钢圆满推进重庆钢铁轧钢热卷产线提升改造、重庆钢铁四高炉复产、重庆钢铁焦化脱硫脱硝等大型项目,积累了良好合作经验,助力中冶宝钢顺利承接重庆钢铁备修业务。2022年12月,中冶宝钢重庆分公司备修中心揭牌成立,实现了中冶宝钢备件修复业务在沪外基地的拓展延伸,标志着中冶宝钢以绿色优质高效的极致专业化冶金运营服务,深度融入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与重庆钢铁达成了更全面、更广泛、更深入的战略合作。
  培育新兴业务体系。中冶宝钢紧跟国家“十四五”期间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以钢厂金属料堆场环保升级综合改造为契机,打造集废钢回收、加工、分选、运输、销售及管理等于一体的全流程、专业化废钢业务,推动工艺革新、物流优化,实现废钢加工配送效率全面升级,打造上海废钢铁加工配送“环保标准最严、设备设施最优、智能程度最高”的示范基地,形成中冶宝钢全新品牌业务,在宝钢股份、重庆钢铁推广。
  创新赋能  培育高质量发展核心优势
  党的二十大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冶宝钢始终坚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创新资源,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技术成果转化工程、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翻开了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打造“技术创新工程”,核心技术占鳌头。中冶宝钢制定科技创新五年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大力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整合技术资源,推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申报,积累核心关键技术,凝聚创新合力。2022年12月,自主研制的“世界第一”PBC-425型无轨化铁水运输车全球首发,载重吨位425吨、额定载重450吨,超过当今载重400吨的世界纪录。中冶宝钢在动力系统、车辆结构、转向系统、行走悬挂系统、同步转向系统、顶盖系统、总控系统、应急系统、人机工程学、界面交换、称重系统、智能数据传输系统和遥控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全面满足钢铁企业绿色化、低碳化运输需求。
图为中冶宝钢研制“世界第一”425吨铁水运输车全球首发
  打造“数字化转型工程”,智能运维开新局。中冶宝钢聚焦主责主业,在2021年建成的全国首个全流程、全产业链冶金智能运营平台上线运行,并于2022年持续推进运营平台的升级工作,实现了智能检修、诊断、监控,远程指挥、科技创新管理和安全质量管理等功能。通过对钢厂关键工序、关键设备的缺陷故障进行捕捉、检索和分析技术,中冶宝钢开发了炼钢渣处理滚筒全寿命状态监测及智能诊断模块、行车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诊断系统等,在运营服务的浙江舟山马迹山港建成码头运营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冶金运营服务“无人化、少人化、智能化”水平。同时,智能运营平台的应用可大幅提高现场基础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力投入,改善作业环境。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运行检修工单20余万份、检修作业标准3000余项,形成安全、质量管控要点近10万条。
图为中冶宝钢智能运营平台C3管控中心
  打造“技术成果转化工程”,现场导向走实效。生产一线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终应用场景。中冶宝钢始终坚持“现场导向”,致力于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良性循环。中冶宝钢研发出一系列高效检修装备、先进工法和工艺,有效提高检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投入。针对高炉炉前送风系统设备检修特点,中冶宝钢开发形成的《高炉炉前送风系统检修关键技术》获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技术类一等奖。
  打造“科技人才培育工程”,人尽其才建队伍。中冶宝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最坚实基石,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评价体系,构建以公司首席专家、公司专家、总工程师、主任师、区域工程师、项目工程师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行业或专业领军人才、权威专家、大工匠。截至目前,中冶宝钢累计培育行业或专业领军型人才354名,中高级技工以上员工占比超过33%。
  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工程”,外引内育集众智。中冶宝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探索建立创新资源共用、创新收益共享的机制体制,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强强联合,开展协同创新,提高创新成效。中冶宝钢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联合开发了带式输送机智能运维平台、行车状态检测与智能诊断平台等数字化、智能化冶金运营新技术,激发新合力。
  深化改革  打造专业化运营服务能力
  中冶宝钢瞄准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极致专业化冶金运营服务能力,为钢厂提供高专业性、系统性、高效性解决方案,助力钢厂达产达效。
  推进管理变革,释放发展活力。中冶宝钢抓准把稳中国宝武管理变革步伐,积极响应管理变革要求,以“全面对标找差、追求极致专业、追求极致效率”为目标导向,在体系完善、机构优化、资源配置上深化变革,抓好技术储备、资源配置、队伍建设,打通专业壁垒和区域界限,推进“上下一体、前后延伸”的区域一体化协作,构建与钢铁企业战略合作的全新格局。以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炼铁区域为试点,中冶宝钢专业整合成立炼铁运营事业部,打造多专业融合、区域一体化样板项目。以设备管理宝钢化、运营服务专业化、管理模式平台化为切入点,中冶宝钢培育原料皮带、炼钢精整、烟气净化等专业化运营示范区,推动产业向“管用养修”一体化、“资产备件”一体化、“操检维调”一体化方向转变,加速融入中国宝武高质量钢铁“生态圈”。
  升级运营模式,促进减污降碳。中冶宝钢以清洁运输为切入点,为钢厂提供“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优质设备和配套服务,提高钢厂运输减污降碳质效,全力以赴打造绿色钢厂。2022年,中冶宝钢以“投资+运营+管理”模式,为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和武钢有限更新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共计300余台套,其中在为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更新的运输车辆中,新能源动力运输车辆占比近40%,在降低碳排放、实现清洁运输、效率提升方面成效显著,助力宝钢股份在钢铁行业清洁运输方面走在前列,助力宝钢股份实现创建环保A级企业目标。
图为宝钢股份与中冶宝钢完成宝山基地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更新升级
  提供优质服务,实现降本增效。中冶宝钢以能力提升为抓手,从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更高质量的冶金运营服务,助力钢铁企业提质增效。问题导向,降低故障率。中冶宝钢大力推进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对关键设备故障问题进行全面汇总分析,找到症结、对症下药,确保设备高效运行,对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废钢堆场抓钢机进行全面改造后,故障率下降75%。创新改造,提高作业效率。中冶宝钢发挥创新优势,研制设备运维高效工装,为冷轧(镀锌)生产设备设计防皱(断)辊组装专用装置,可大幅提高作业效率。优化工艺,改进生产工序。围绕降本增效中心任务,中冶宝钢积极配合韶钢炼钢厂推进连铸机高架夹坯工艺,大幅提高特扎区域钢坯入炉质量和成材率。精细管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中冶宝钢以金牛级作业区创建为基础管理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形成基层单位、车间、作业区三级常态化推进机制,以规章制度、管理要求、岗位规程等为准绳系统推进、严抓落实,以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为核心,不断提升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钢厂达产达效。
  攻坚克难  全力保障钢铁供应链稳定
  2022年3月,上海市爆发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中冶宝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关于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决履行“四方责任”,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凝聚力量保驾钢厂稳定生产,雷霆出击建设方舱医院,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守护钢铁产业链稳定和保护员工健康安全的主战场上尽责担当。
  在抗疫保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冶宝钢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特别能战斗精神,把抗疫保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担当作为的试金石,保护全体员工生命安全,保障钢铁供应链安全,积极服务社会,勠力同心、携手并肩,在抗疫保产非常之役中彰显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硬核力量。
  尽锐出战,勇挑重担彰显担当。中冶宝钢第一时间自上而下建立疫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智任总指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欣任副总指挥,党委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指挥中心,带领总部工作组和六个专业工作小组,坚决履行疫情防控责任。为了缓解疫情对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安全生产带来的冲击,中冶宝钢24小时内快速集结设备检修、生产协力、行车运维等管理和操作人员260人,从广东湛江跨区域拉动18名行车工骨干驰援上海,组建炼钢复产专班,以极少的人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复产稳产高产目标,危急时刻尽显使命担当。
  共克时艰,发挥优势保驾生产。上海全域静态管控后,进入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攻坚期,中冶宝钢领导干部带队出战、现场指挥,带领总部职能部门划区值守,于浦西全域封闭管控前一天,组织4600多名员工驻守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和宝武特冶生产一线,有力保障钢厂平稳运转、生产有序,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坚决扛起钢铁稳产的光荣使命。中冶宝钢遵循“划小单元、减少交叉”原则,落实人员精准防控、“两点一线”和网格化管理,发挥冶金运营服务优势,全天候、全流程保障各生产单元、各工序满负荷生产、精细化运行,24小时不间断运转,坚强助力宝山基地圆满完成铁钢生产计划。在封闭生产的100多天里,中冶宝钢排除万难、全力以赴,保驾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实现重要作业线有效运行率达94%以上,同比提升0.82%,各主要产品4、5月产量超额完成,无缝钢管热处理线创下9年来的月产最高纪录。
  闯关夺隘,争分夺秒建设方舱。上海全市封闭管控期间,中冶宝钢擎起央企责任,公司领导亲自指挥,在运营服务钢厂满负荷连续生产前提下,组织700余名建设者投身上海临港2号方舱医院建设。中冶宝钢科学策划施工工序,多线并行抢抓进度,优化布线施工方案和管道路由,确保质量、安全、进度“三管齐下”。鏖战十个昼夜,中冶宝钢圆满优质完成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邻区方舱援助建设和所有建设单位万名建设者的后勤保障工作,交付验收获得“标准、规范、免检”的最高评价,受到上海市住建委书面感谢表扬。
  以人为本,精心保障员工稳定。中冶宝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疫情来袭的“倒春寒”中,展现企业人文关怀,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中冶宝钢组建“保生产供给、保封控平稳、保基地安全”的后勤“三保”工作体系,全天候做好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89名食堂工作人员顶住持续性高强度作业压力,以“一班到底”连班制,为生产一线和生活区域的员工提供种类丰富、安全营养的“一日四餐”共计100多万份,以充足生活供给有力支撑前方生产,为夺取抗疫保产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中冶宝钢稳队伍、通物流、强防控,从严从快有序组织加工制造、房地产建设、工程技改等项目复工复产,成功向国内外冶金企业发送特种装备80余台套,为加速推进复工复产注入强心针。
图为疫情期间中冶宝钢保障钢厂高效连续生产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发。中冶宝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坚强领导下,深入理解“五大核心要义”,抓好“五型五矿”建设,向着中冶集团“一创两最五强”发展愿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以赴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奋力谱写中冶宝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常云琪)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