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郭佳宁:坚守钢铁报国梦 炼出好钢千万吨

2023-02-13 10:0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贾林海 报道
实习记者 朱亚明 摄影
 
  “21年前,我从首钢技校毕业后,怀揣着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梦想,来到首钢第二炼钢厂,全身心投入到钢铁行业发展的大熔炉中。”2月8日,2022年度中国冶金政研会理事大会暨钢铁行业党员先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召开,首钢京唐技能操作专家、炼钢工郭佳宁直言,“作为一名‘80后’,我对钢铁有着炽热的情怀。”
图为郭佳宁作报告
  通过一帧帧观察练就火眼金睛
  “铸铁先铸魂,炼钢先练人。”这是刚入厂时,郭佳宁的师傅对他说的一句话,“我的师傅是一名老党员,业务熟练、技术精湛,操作起炼钢转炉来极为灵活,一千多摄氏度的钢水任由他摆布,出现各种情况师傅都能轻松应对。”
  每当郭佳宁听到师傅喊出“出钢”口令时,几百吨的钢水便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流入钢包,场面十分壮观。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郭佳宁深深地爱上了炼钢。
  “炼钢是个技术活,就像做疙瘩汤一样,下多少面疙瘩,加多少水,多大火候,什么时候加调料,加什么调料,加多少调料……调配到刚刚好,味道才能最好。”郭佳宁形象地描述炼钢工作,“师傅把他所有的炼钢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我,我的肩上不由地多了一份责任,只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炼钢工,炼出好钢千万吨。”
  作为新一代的炼钢人,郭佳宁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从炉下工开始干起。遇到倒班休息的时候,他主动申请到吃劲的岗位上去练能力、练胆识,跟着炉前工学操作技巧,跟着点检员学设备原理,跟着巡检工熟悉现场环境。
  “刚开始,我踏入厂房大门,感觉就像走迷宫一样,晕头转向,连设备构造都说不清楚,更别提有什么功能了。”郭佳宁回忆道。
  那时,每当看见师傅佝偻着身子站在炉前观察火焰时,郭佳宁心里就有股冲动——“我也想练出一双火眼金睛”。师傅看出了郭佳宁的心思,把他带到炉前不远的地方,拿出一片炼钢镜递给了他,让他通过镜片盯着转炉炉口火焰的变化,这一盯就是3个多月。
  在一炉炉钢水的见证下,郭佳宁用双脚一寸一寸地丈量了整个转炉区域,用眼睛一帧一帧地记录了火焰变化的细节。
  “终于,我也能通过火焰的亮度判断炉内温度、通过火焰形态判断炉渣的熔化程度了!”2006年,郭佳宁被破格提拔为炼钢操作工。
  以“以考促学”提升技能水平
  2011年,首钢完成大搬迁,在距离北京300多公里外的渤海之滨曹妃甸实现了涅槃重生,完成了从“山”到“海”的跨越。郭佳宁也随着搬迁大军一起告别了繁华都市,支援首钢京唐建设。
  “那段时间,面对建厂初期转炉半钢开吹混气、电场泄爆、半钢化渣难、炉衬侵蚀快、钢铁料消耗高等各种难题,我感到积累了十几年的炼钢经验一下子‘失灵’了,每次来到新转炉前,都会感到焦虑难安。”其实,郭佳宁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来自于本领恐慌。
  为了尽快熟悉先进设备、掌握先进操作技术,他对自己提出了“三新”要求:把每天作为一个“新”起点,把每件事作为一个“新”开端,把每项任务作为一次“新”历练。
  经过不断摸索,郭佳宁对炼钢设备系统、工艺流程、操作要求可以了如指掌。凭借一股子拼劲,他和同事们一起探索出了“全三脱”少渣冶炼、少渣溅渣护炉、无氟化炼钢、留渣降石灰等多项操作技巧,“全三脱”石灰消耗、报警提枪比例、泄爆比例等指标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虽然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但每每面对全新的设备和先进的操作系统,我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打破理论知识瓶颈、全面掌握炼钢技术,郭佳宁经常报名参加转炉炼钢工技能竞赛,用“以考促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
  在备考的日子里,他把几百页厚的理论知识“学薄”,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巩固。在岗位上,他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用这种方法来验证不同条件下的冶炼现象,以便加深理解。
  在参加2018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时,比赛内容在理论、实操、论文答辩的基础上,新增了仿真模拟操作系统。这套系统至少需要参赛者一个人综合掌握5种技能才能完成。
  “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考验,但我不想错过任何可以提升自己炼钢技能的机会。”在一边攻读理论知识、一边组织现场生产的过程中,郭佳宁坚持在下班后到仿真室学习操作,一连几周没回家。带着那份不败的信念,郭佳宁接连攻克了理论、实操、仿真模拟等技能竞赛难关,一举夺得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冠军。
  “当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更加明白了师傅口中‘炼钢就是练人’的道理。”郭佳宁回忆说。
  从靠个人炼钢到靠技术炼钢
  在郭佳宁的印象里,老一辈炼钢人都用眼睛看火焰,一名好的炼钢工往往能决定一个班组的指标,但在作为现代化大型钢铁厂的首钢京唐,不能依靠“某个人”来炼钢,必须要靠技术管理才能实现巨大提升。
  “在转炉碳氧积攻关过程中,我带领班组成员一起在现场摸爬滚打,对每炉的指标参数都全面收集,对每炉的炉底复吹效果都进行跟踪拍照。对于有些数据来说,吃一些苦、花一些力气就能收集到,然而,更多的数据往往需要反复琢磨才可能啃下来。”郭佳宁说道。
  郭佳宁与同事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模拟出近百种布局模式,全面分析了每组数据趋势之间的变化,明确了影响转炉碳氧积的各种因素,总结出一套“勤观察保底吹、化好渣保终点、轻溅勤补保炉况”的工作方法,成功解决了炉底易恶化的问题,保证了炉底厚度和底吹稳定。
  2021年,郭佳宁所在的转炉炉座服役冶炼6571炉后,实现了全炉役复吹比100%、碳氧积0.00147的历史重大突破,刷新了首钢炼钢历史新纪录,全年降本增效1.5亿元,并在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中获得“冠军炉”的荣誉称号。
  “在此基础上,我先后同班组成员一起实施了汽车板低氮控制、冶炼高氮马口铁转炉工序控氮等多个最佳操作法,解决了多项生产难题,连续多次夺得OTC劳动竞赛第一名。”郭佳宁说,“我个人也先后获得‘京唐榜样’、首钢模范共产党员、首钢劳动模范、第二届曹妃甸区优秀工匠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汽车板、镀锡板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比越来越大,首钢京唐也在改善品种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上做文章,专门成立了汽车板、镀锡板两大攻关团队,从提高两大品种钢的洁净度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端产品质量。
  作为汽车板攻关团队的一员,郭佳宁肩负着提升岗位职工操作能力、提高设备功能精度、规范物料生产准备等重任,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都在思考解决办法。
  班车上、厂房内、宿舍里,只要是从书籍、报刊上听到、看到跟产品质量提升有关的字眼,他都会认真分析,并写到笔记本上仔细琢磨。
  “有一次,在天车吊运铁水包兑铁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从最简单的操作问题入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要有了一手数据就不怕找不到解决方案。于是,我开始大量搜集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并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形成了规范的、实用的操作方法,然后再发放给班组成员执行操作,不仅系统解决了各个工序及生产组织中存在的操作问题,还先后制订了29项生产保障措施和18项工艺指标控制要求,实现了多浇次G38外板等高端品种钢全命中的‘十环’战绩,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外板板坯合格率提升了20%以上,为打开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每每想到这些,郭佳宁都自豪满满。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在常态化高产期间,高强度、快节奏的生产模式有时会让郭佳宁感到喘不过气来了,但胸前的党徽告诉他不能放弃。
  为了满足全流程稳产顺产的要求,郭佳宁与班组成员经过深入研究,决定通过提高炼钢冶炼节奏、大氧枪流量实验、改善全流程低氧控制、规范过程取样操作等措施,来缩短冶炼周期,提升转炉工序生产效率。
  “在长达1个多月的攻关中,我们将每炉钢水冶炼时间缩短了2分钟,将整体出钢温度降到了1641摄氏度,直接降低铁耗24.1公斤/吨,每年还能为公司创效6000多万元。”郭佳宁与同事们的攻关取得了良好效益。
  “从一名炼钢工到首钢京唐技能操作专家,宽敞明亮的炼钢平台就是我奋斗的战场,我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激情汗水,炼出好钢千万吨,为挺起钢铁脊梁贡献力量。”郭佳宁初心依旧、使命不变。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