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三大“新红利” 钢企将受益——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2023-05-04 09:55:00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称《规划》) 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统筹布局了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宏伟框架,即夯实“两大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推进“五位一体”(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强化“两大能力”(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优化“两个环境”(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笔者认为,钢企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整体受益于数字中国建设三大“新红利”。
  基建红利——
  夯实两大基础设施
  助力扎牢数字根基
  数字化时代,数据和算力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将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发展,有利于夯实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底座”。
  在算力层面,我国以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布局系统优化等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两化融合指数上升至59.9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1%,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1.3%,国内超过80%的钢铁企业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大量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钢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水平将更快速度、更低成本地提升。
  在数据层面,2022年,国家已经明确数据资产入表路径,数据将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钢铁企业是大规模、长流程生产制造企业,拥有包括原料、产品、工艺、设备、能源、物流等各类海量数据资源,数据既是企业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创造市场价值的新源泉。后续以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公共数据汇集利用等为主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将进一步畅通全社会、全产业的数据资源循环,加速钢铁工业智能化创新和数据价值创造,推动释放钢铁产业和企业的数据价值潜能。
  生态红利——
  推动数字“五位一体”
  汇聚产业生态合力
  数字化时代,数据将是带动全要素生产、全方位提升的核心要素,而生态体系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放大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字中国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将推动数据要素在全社会、全产业、全流程的畅通循环。在这样的生态体系之中,数据将在采集、确权、定价、交易和流转等多个环节实现更大价值,并产生更强的外部性,利于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良性循环,进而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形成数字时代的产业新生态。
  自2015年以来,国家已先后成立了39家数据交易所。202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国家数据局,将在宏观层面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以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建立平台、企业积极推动的总体布局。钢铁产业链条层级多、网络杂,数据产品供给、数据资产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涉及钢铁行业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尚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关键影响力。随着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深度融合,钢铁企业数据资源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更紧密的产业生态合力。
  治理红利——
  优化数字发展环境
  激活产业数字潜能
  数字治理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也将给钢铁企业带来数字化转型的治理红利。《规划》提出,通过三大着力点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
  一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通过完善数字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等措施,建立健全在数字安全前提下的制度体系。二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机制,畅通数字发展国际大循环。三是构建规划责任推进机制,建立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数字化发展,特别明确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这些协同与联动举措将有力保障数字中国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也将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产供销储全链路的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形成与钢铁产业生态圈相适应的国内国际数智化合作机制,促进以钢铁产品应用为主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更好地融入行业与区域数字中国建设规划。(贺宗春)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