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研讨会号召——关注废钢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技术

2023-05-04 10:20: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张垚 报道
 
  4月25日,东北大学举办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出席会议。关注、研究废钢加工、循环利用领域的相关行业组织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学者等约100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东北大学教授储满生主持。
 
图为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研讨会现场
图为王国栋做研讨会总结
  会上,中国宝武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总监解鹏、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副总经理董大西、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炼钢技术研究所所长廖相巍、鞍钢废钢资源(鞍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所长刘仁东做报告,内容基于《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围绕各大钢企废钢公司的工作现状和未来布局、短流程全废钢冶炼、基于视觉的废钢分类系统、废钢分类与钢铁冶炼、拆解与行业等话题展开集中讨论。
图为解鹏
  解鹏表示,自成立以来,欧冶链金就致力于为实现绿色、和谐、发展的高质量金属再生资源生态圈不懈努力。在业务方面,该公司则是产业营运平台,全面整合中国宝武旗下钢铁生产基地废旧金属资源、汽车拆解、轮船拆解、废旧钢铁回收、加工、仓储、配送基地以及再生钢铁原料国际贸易业务;建立金属再生资源中心基地和卫星基地,按照“一总部、多基地、网络化、辐射状”的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大力推进建设“中心基地+卫星基地” ,通过基地网络保供,服务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该公司注重平台建设,推行“两系统一平台”,即分子公司业务信息系统、本部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智慧交易服务平台。在科技创新探索方面,该公司平台精准掌握整个金属再生资源交易过程,创新引入 “五流合一”(商流、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信息流),并通过区块链存证,让交易过程真实、透明、可视;该公司推出废钢智能检判,并积极探索废钢智慧工厂(统一规划设计智慧工厂体系架构,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智慧化系统实施,建立并协同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交通、智能检判、设备健康管理、安全环保系统等模块),基于此,给出产线智能化方案(针对废钢运输、判级、装卸、加工、配料的全流程智能化)。据介绍,截至2月底,欧冶链金平台用户数累计超过4万、交易金额超过143亿元。
图为董大西
  董大西表示,目前,石钢新区配置两座130吨全废钢预热型直流电弧炉,年钢产能达220万吨,年废钢需求量约为240万吨,外采废钢220万吨。同时,自有废钢加工设备年产能能够满足石钢公司废钢需求量的25%~30%。在生产实践中,石钢在短流程特钢废钢循环利用领域不断探索,获得以下经验:一是明确废钢来源;二是建立废钢管理体系,内部制定废钢标准,对外明确采购要求,特别是要实现废钢产业链全过程(采购及资源延伸、车辆、验质、分类储存、自产废钢回收利用、配料使用)数字化、透明化,加强数据利用,持续复制、创新废钢管理能力;三是对废钢进行质量控制;四是基于降本,重点推进废钢轻量化、毛料废钢自加工、废钢清洁化等。这些技术至少包括废钢智能验质、废钢预热技术、燃料补热技术,以及解决残余元素问题、电力资源限制问题的相关技术。
图为张凯
  张凯表示,目前,鞍钢废钢公司正以废钢加工为切入点,构建“基地+平台+金融”模式 ,提供全要素、全生产流程服务,以数字化、信息化、标识化和机器人化为手段,实现废钢全生命周期管理。该公司已研发出废钢智能判级系统,并正在研发钢屑压块、热熔压块智能打包技术,积极构建废钢全产业链一体化数智管控平台。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鞍钢废钢累计实现销量525万吨,收入157亿元,利润总额1.63亿元,外部市场占比达25%,销量、营业收入、利润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图为刘仁东
  刘仁东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推行方案》指出,2025年重点产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20%,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平均达到50%。其中,EPR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者应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而且还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基于此,在钢铁—汽车产业链企业实施EPR,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提供绿色高强汽车钢及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使用轻量化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研究轻量化加工工艺,达到减重降本和废钢易循环的目的;二是基于不断发展的低碳冶金路径,利用废钢生产高质量汽车钢技术;三是不断开发废钢易循环的生产技术。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