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品牌故事】中国五冶:以奋进姿态持续当好焦炉建造的“领跑者”

2023-05-15 10:18: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杨喜喜 报道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资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作为共和国冶金建设的骄子,中国五冶始终坚持将品牌建设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加速创新驱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为矢志不渝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助力中国钢铁实现智能、绿色、低碳、高效发展贡献出重要力量。
  坚守初心 获“全国焦炉之冠”美誉
  中国五冶集团始建于1948年,是世界500强中国五矿、中冶集团旗下的核心骨干子公司,是集工程总承包、钢结构及装配式、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作为中国五矿、中国中冶“冶金建设国家队”阵容中的核心骨干子企业,从70余年前在东北建设老工业基地开始,到南下重庆建设重钢、扎根成都建设无缝钢管厂……中国五冶始终不忘冶金报国初心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将实现共和国钢铁强国的梦想作为己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转战大江南北,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时间追溯到1978年至1998年,当时正值宝钢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期间,中国五冶受命独揽了当时国内最大、冶金行业一流的首批12座6米顶装焦炉的建造。虽然没有现成技术和现成经验,但中国五冶从不畏惧,而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攻克了焦炉套管施工难关,研发出精度高、操作简便的新型套管安装方法,折服了国外专家,实现了从宝钢一期工程的首批4座国外M型焦炉到宝钢二期、三期工程国内自行设计的8座JNX60型焦炉的建造,也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领先”的弯道超车。同时,中国五冶也凭借着“顶针微调法”和“6S操作法”(层层放线、层层配列、层层砌筑、层层构缝、层层清扫、层层检查)等施工技术获得“全国焦炉之冠”的美誉。宝钢总厂称赞“五冶是最放心的施工企业,五冶就是不穿军装的队伍”;冶金部全优工程检查团说:“五冶焦炉砌筑为全国焦炉之冠,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金属学会筑炉技术学术组评价为:“超过我国历史上焦炉砌筑的最高水平。”;外方代表评价可以使用40年,远高于一般寿命为25年的焦炉……由于建设质量好、炉体光滑,宝钢焦炉项目还被誉为“大理石般的工艺品”。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中国五冶“全国焦炉之冠”的美誉逐渐响彻华夏,一支焦炉建设的“金奖之师”在中国冶金建设领域雄起。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中天钢铁焦炉项目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湛江钢铁基地三高炉系统焦化全景
  坚持聚焦主责主业 筑牢冶金品牌根基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中国五冶承担了以宝钢为代表的国家“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上百座焦炉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不仅实现了“宝武系”焦化项目履约100%覆盖,还承建了国内鞍钢、济钢、莱钢、包钢、韶钢、首钢京唐、首钢迁钢、中天钢铁、沙钢集团等众多焦化厂及国外包括土耳其ISDEMIR公司在内的多项焦炉工程。同时,中国五冶更凭借着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成套的施工技术成果,在国内焦炉领域拥有多个“第一(国内首座)”大型焦炉施工管理经验的业绩:鲅鱼圈7米大型顶装焦炉、太钢7.63米大型焦炉、山西美锦7.65米顶装焦炉、山东新泰正大6.78米捣固焦炉、山西盛隆泰达7.6米顶装焦炉、太行钢铁320孔热回收焦炉等。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五冶累计承接7米及7米以上大型焦炉59座、6.25米及以上捣固焦炉28座,承接焦炉原地大修11座、焦炉停产复产1座,承接最大产能清洁型热回收焦炉有16座。
  在冶金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五冶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己任,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坚定不移执行“履约、服务、满意”的项目管理原则,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打造亮点,不仅依托焦炉、干熄焦项目上的施工技术优势,成功获得了山西片区、河北片区等项目的后续订单,还掌握了超高层、场馆、大型桥梁等转型提升产品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为以四川南充博物馆、厦门国贸金融中心、上海嘉定电子厂房项目等为代表的转型提升项目全面履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新泰正大世界首座6.78米捣固焦炉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马钢焦炉异地大修升级改造项目
  坚持科技创新 走绿色发展之路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对中国五冶而言,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冶金全产业链建设企业,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来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近年来,中国五冶认真落实科技创新战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中国五冶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了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十分注重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水平,实现了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建设了一批工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样板工程。同时,中国五冶积极拓宽国际级与行业科技奖励申报渠道,申请国标和行标的立项,既保持了标准规范的主编地位,又保持了中国五冶在国家与行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瞄准冶金建设“卡脖子”领域,强化自主创新。钢铁行业是基础性行业,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在焦炉建造领域上,中国五冶立足冶金建设主业,聚焦高端钢铁冶金生产线和重大装备建造“卡脖子”关键领域,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以企业大型焦炉建设项目为依托,历时16年攻关研发了大型焦炉高效绿色建造关键技术,解决了现有大型焦炉建造技术质量差、工期长、施工精度低、设备安装难度大、数字化程度低、耗能高、污染重等难题,保障了大型焦炉安全、高效、绿色建造,为类似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技术已获得相关知识产权:获授权发明专利20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件,同时获得202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编制国家标准4项,发表论文13篇;取得国家及省级工法16项;项目核心技术获优秀专利奖4项,其中国际专利金奖2项;应用项目获得工程质量奖9项,其中鲁班奖2项、国优金奖1项、冶金优质工程奖6项。该技术已在7米及以上大型顶装焦炉40余座、6.25米及以上大型捣固焦炉10余座中成功应用,其中包括新泰正大世界首座6.78米捣固焦炉、首钢京唐二期国内首座最大的7.65米焦炉等工程。
  大力推进智能化冶金建造技术研发应用。中国五冶紧紧围绕中冶集团关键核心技术“181计划”,研发了基于BIM技术的冶金工程智慧建造管理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冶金工程建造效率和建筑品质。接下来,中国五冶将以机器人智能建造技术、生产线设备状态在线智能监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等为重心,持续加大研发、转化和应用力度,形成企业独有的冶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体系,抢占行业科技制高点。
  着力制定冶金工程国际标准,以中国方案引领全球钢铁行业发展。标准是国际经贸往来的基石,制定冶金工程国际标准对增强我国冶金建设行业的全球影响力,促进冶金工程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五冶长期致力于提高冶金工程国际标准化水平,目前正积极投身中冶集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冶金工程国际标准化)建设,全力开展冶金工程建设标准化技术研究,推动冶金工程建设技术向国际标准技术转化,助推冶金建设国家队从“技术引领”迈向“标准引领”的更高层次。
图为中国五冶研发的《焦炉新型烘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技术》在太钢7.63米焦炉工程中推广。
图为中国五冶研发的《组合式焦炉大棚安装与拆除技术》在鞍钢鲅鱼圈7米焦炉工程中推广运用。
  坚持匠心品质 斩获多项殊荣
  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10余年,中国五冶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带领广大职工以匠心初心打造精品工程,获得并保持了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称号,斩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及省部级优质工程奖等。
  在此过程中,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五冶对创奖工作也更加重视,并制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2017年,中国五冶全面推行项目产品创优、创奖全覆盖工作机制,确定了标志性、大型工程项目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奖,一般性工程争创地方、行业质量优质工程奖的工作目标,两级公司及项目部拓展创优、创奖思路,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实现创奖指标;编制了《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创优创奖管理规定》,同时针对创建国家级、省部级、诚信体系加分奖项的工程项目,从明确创奖策划开始,实行全程监控管理,确保质量创优目标实现。2018年,中国五冶对《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创优创奖管理规定》进行了调整:一是创奖目标实行审批制、任务制。二是强化项目创优创奖策划,创国家级奖的策划由二级公司组织评审,集团公司质量部指导编制、审批。三是强化创奖目标并分解落实,实行创奖履责考核制。四是为规范精品工程的管理,分别针对二级公司和项目部编制了《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创精品工程检查表》,对创奖立项策划、过程创奖管理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考核要求,强化创奖责任,突出过程管理。在行业实施建筑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后,中国五冶同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创奖加分和预控现场失分并重的工作思路,力争维护诚信评价排名靠前,并要求项目部在诚信评价现场评分中不低于86分,设置专人负责质量诚信管理,还加大了专项检查、抽查的工作力度,减少因质量管理的不良行为失分。
2009年,首钢京唐焦化工程首次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首钢京唐二期国内首座最大7.65米焦炉工程。
  坚持强化党建引领 吹响新时代冶金报国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五冶集团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按照中国五矿、中冶集团“把冶金建设国家队推向新高度,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升级版”的大思路、大格局,不遗余力、心无旁骛地践行“冶金建设国家队”战略,全力推动冶金主业“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中国五冶坚持以恒心办恒业,持续激活政治优势,为夯实基层党建、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探索了有效路径,奏响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和谐“主旋律”。
  落实“三做”行动,强化组织建设。中国五冶集团党委在“冶金建设国家队”打造中,大力开展“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的“三做”活动,充分体现在坚持“支部建到项目上”的传统不动摇,把特色党支部建设重点作为加强和改进冶金项目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和重要载体,引导各基层党支部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对施工规模大、党员人数多的项目,统一配备专职党组织书记;制订党支部工作规范、支部委员任职标准、党支部工作考核等制度规范,为施工一线党支部建设构筑坚实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他们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项目上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施工队伍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五冶在承担国家重要冶金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弘扬“三感”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作为中冶集团“冶金建设国家队”阵容中的核心骨干子企业,中国五冶集团始终狠抓“三感”(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教育,突出聚焦思想引领,通过积极参与、组织中冶集团冶金故事会、中冶蓝·湛江梦主题实践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宣传中国五冶冶金建设的辉煌成就,选树弘扬先进典型,特别是立足项目基层党组织,形成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冶金报国的光荣感,夯实冶金强国的责任感,提升世界一流的紧迫感,增进全体项目员工对“冶金建设国家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励大家将骨子里的信念忠诚和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不断落实到冶金报国的生产实践中。
  近10年来,中国五冶集团党委先后获得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五矿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冶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著名国企经济学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李锦在调研中国五冶时,曾对中国五冶给予高度评价,称中国五冶是“国企中少见的现象”。他认为:“中国五冶把习近平总书记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延伸到了依法治企的实践中,开辟了国企管理的新境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冶金行业全产业链顶级服务商的过程中,中国五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高的山要攀登。未来,中国五冶将会继续扛起中国冶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的钢铁强国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严实的作风,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推动中国五冶在冶金核心主业上再拔尖、再拔高,坚决当好新时代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的传播者、歌颂者,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走向世界“加油鼓劲”。
图片由中国五冶供图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