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刘经纬 报道
10月15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暨2023年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世界钢铁协会会长、韩国浦项控股CEO崔正友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崔正友表示,钢铁行业正积极顺应“可大量供应的经济型材料”的时代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成具备优秀经济性和可用性的不可替代材料。在气候变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技术创新的大趋势下,钢铁行业面临突破性创新课题,这要求钢铁行业在原燃料、技术、市场等价值链层面全方位创新。
崔正友指出,在原燃料方面,未来钢铁竞争力取决于绿色原料和绿色能源,作为绿钢生产核心原料,废钢、DR球团、再生能源等需求将急剧增加。同时,绿色能源仍未具备稳定、经济供应条件,未来需要协同大规模投资和技术创新向绿钢时代转型。
在技术方面,未来钢铁行业通过结合脱碳炼铁技术开发和运行效率智慧化,以期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利用CCUS及绿色能源的现有资产的重生。同时,到2030年仍难以获取充足的绿色能源和含铁原料,脱碳技术商用化也需要较长时间,多种技术及生产方式的复合应用将不可避免。
在市场方面,城市向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移动出行、再生能源、建筑、基础设施相关的钢铁需求快速增长,客户对钢材性能的需求转向多样化。
崔正友总结,钢铁行业的未来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不可替代的经济型量产材料,未来将持续增长并进化;二是扩大低碳工艺转型和循环经济,引领打造环保生态圈;三是建设未来社会可持续基础设施,为共同繁荣做贡献。他表示,期待中国钢铁行业积极参与全球低碳循环等合作并提出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