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赵萍 报道
“只有加强成本控制,深度对标挖潜,精准靶向提效,利用技术升级实现以生产高端产品为引领的创新,才能成为真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钢铁企业。”11月1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在2023(第十二届)钢铁技术经济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了企业实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关键。他表示,这对于激发钢铁企业活力,赋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图为范铁军(会务组 供图)
在致辞中,范铁军首先分析了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他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
范铁军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环境,钢铁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今年前三季度,钢铁产量保持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但受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影响,行业正逐步迈入减量提质的深度调整期,整体盈利状况不容乐观,降本增效充满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他强调道。
“‘科技引领 创新创效’是当前全行业发展的关注点。”范铁军表示,2023年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型工业化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钢铁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实施科技引领,逐步提高钢铁工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范铁军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等,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动创新创效,对内求效益、向外谋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范铁军特别指出,钢铁行业需依靠科技创新将“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涵型”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展望未来,范铁军表示,钢铁行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以创新保安全,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钢铁材料和核心技术,并通过前瞻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增强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优势和后续劲头,实现产品高端化。
二是要以创新促发展,开展共性技术的协同研发,谋划并部署一系列探索性、突破性的研发项目,大力推进成熟先进技术的工程化实践,从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能力水平提升,为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要以创新助转型,促进低碳冶炼、氢冶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工程推广应用,从深挖降碳潜力、技术经济性角度持续优化和完善新工艺、新技术;将智能传感器、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
四是要以创新提效率,在工艺装备、回收利用、能源转化、设备节能、能源管理等环节推动全流程极致能效;进一步完善标准成本体系,明晰成本管理架构、标准化费用定额等成本管控工作,以极致成本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