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杨悦 报道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炭素行业从2017年开始迎来新发展机遇并逐步迈入新发展时期,呈现出行业经营形势快速好转、企业效益大增和高收益引发大规模的投资新建和扩产改造两大明显特征。此外,炭素行业近几年在补短板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优质针状焦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并出口,核反应堆炭、石墨材料已实现国产化替代,炭素行业保产业链自主安全取得可喜成果。”1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建国在2023钢铁产业链安全保障大会上,向与会嘉宾学者介绍了我国炭素行业运行现状并就未来如何做强中国炭素提出建议。

图为黄建国
近10年产量快增
绿色低碳发展激发强劲需求
黄建国表示,从2017年开始,炭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炭素制品特别是石墨电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买方市场迅速转变为卖方市场。另一方面,炭素产品价格一路上扬,各类炭素制品需求同步向好。“一是行业经营形势快速好转,企业效益大增;二是高收益引发大规模的投资新建和扩产改造。以这两大明显特征为标志,中国炭素行业开始进入新发展阶段。”他说。
黄建国介绍,根据炭素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统计,近10年,我国炭素制品产量快速增长。我国炭素制品总产量自2013年快速增长后逐渐进入平稳增长期,2017年快速增长至411.6万吨,同比增长8.87%,2018年—2019年连续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7.59%、16.62%,2022年又同比增长了14.72%。其中,石墨电极产量自2011年开始负增长,到2016年石墨电极总量比前期峰值下降了26.14%,萎缩了大约1/4。然而,2017年石墨电极产量报复性反弹,大增17.22%,2018年又增长9.95%,并于2021年达到历史高位,于2022年稍降至73万吨。
“从石墨电极细分品种看,普通功率石墨电极产量于2017年、2018年增长,但近10年总体趋于下降,且占比逐年减少;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相对平稳,只有2017年、2021年的产量稍高;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于2017开始快速增长,连续3年以40%的增速上涨,于2020年滞涨后平稳在高位。”他进一步介绍道。
黄建国表示,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激发了市场对于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强劲需求。“炭素制品出口量自2013年开始下滑,2017年止跌回升,2019年回落至2017年水平,并于此后3年快速增长,直至2022年达到82万吨。其中,石墨电极出口量在2019年达到15.6万吨,并于此后3年平稳在13万吨、14万吨。”他展开说道。
近期需求减弱
产能扩张后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期
据黄建国介绍,炭素行业的整体效益于2017年快速“回温”,销售收入在2018年达到479亿元,实现利税209亿元、利润154亿元。各企业效益指标也在同一时期猛烈增长。2019年—2020年,炭素行业整体效益“降温”,此后便进入了企稳缓增阶段。
以今年1月—9月份数据为例,在产量方面,炭素制品总产量为545万吨,同比增长7.29%,增产的主要是炭阳极、炭块、炭电极、炭素新材料。石墨电极产量为49万吨,同比下降2.87%,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产量26万吨,同比下降了11.77%;炭阳极产量为397万吨,同比增长了7.02% ;炭电极产量为14万吨,同比增长了36.35%;电极糊产量为46万吨,同比增长了12.74%;炭新材料产量为10万吨,同比增长了7.76%。在销量方面,炭素制品销售总量为330万吨,同比增长3.80%,库存同比增长10.63%。石墨电极销量为49万吨,同比增长6.36%,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同比下降4.33%。在销售收入方面,炭素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9亿元,同比下降7.68%;利税总额为21亿元,同比下降47.72%;利润总额为13亿元,同比下降53.81%。
“就出口数据而言,1月—9月份,炭素制品出口总量为49万吨,同比下降了21.42%,出口创汇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9.70%。其中,石墨电极出口9万吨,同比下降12.10%,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同比下降了12.20%。”他补充道。
黄建国表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炭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增多,尤其是石墨电极生产企业亏损严重,经营困难。“前三个季度,炭素行业统计入围企业亏损面达到30%,亏损企业大部份为石墨电极企业”他展开说道。
“炭素行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减弱、售价下跌、供过于求,特别是石墨电极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基础上,同时面临国内外需求不足、销售不畅。”黄建国解释道。
前景看好 做强中国炭素
黄建国表示,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炭素材料需求品种不断拓展、需求量不断增加,炭素行业发展前景大好,是朝阳产业,我们要坚定信心,做强中国炭素。
“一方面,就石墨电极而言,在钢铁行业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电炉钢产量必将持续增长,石墨电极需求不断增长是大趋势。实际上,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对石墨电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炭素行业的发展基础不断完善,困扰炭素行业的优质原料依赖进口的问题已经解决,生产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本体和接头的优质高端石油针状焦已经实现国产化。同时,炭素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养了优秀的炭素专业人才,推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地域分布趋于合理。因此,炭素行业的发展前景可期。” 黄建国讲道。
在此基础上,黄建国就如何进一步做强中国炭素提出了3点建议。
一是科学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黄建国表示:“炭素行业要科学发展,避免盲目投资。此前的‘炭素投资热’留下了深刻教训,近期石墨电极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克服原有思维模式,从‘量的扩张’变为‘质的提升’,坚持科学发展,避免盲目雷同重复建设。石墨电极现有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衡矛盾突出,产能利用率低下,产品售价过低,企业经营困难。同时,炭阳极、炭电极随着近几年发展产能也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特种石墨、负极材料形成投资热潮。虽然炭素新材料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但也要科学有序发展,严格防范雷同、重复的过剩产能投资。”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补短板、强长板。黄建国表示,炭素行业进入新发展时期,逐渐从增量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这也要求行业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发展,补短板、强长板,以做强中国炭素为己任,以理念、技术创新带动装备升级、产品创优。同时,炭素行业还需补齐高端制造业对炭素新材料的需求短板,努力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炭素新产品。“虽然我们在保障炭素产业链的自主安全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但是在炭纤维类产品、特种石墨等个别品种方面依旧存在短板,同时炭素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全过程智能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他说。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做强中国炭素。黄建国表示,炭素材料是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材料。“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升级优质炭素材料保障供给,助力推进相关产业碳减排进程,为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优质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本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环保投入,做好源头治理,升级落后设施,推动实现超低排放,努力寻求减碳降碳最佳路径。”他讲道。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炭素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需求品种不断增加,需求量也快速增长,炭素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我们要凝心聚力,坚定信心,不断克服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坚持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共同努力做强中国炭素。”黄建国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