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企业风险。
●ESG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说明企业与周边环境、社会是相互依存而并非对立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企业ESG倡导的是价值理性主导下的“共生共益”逻辑,远超传统西方国家以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逻辑为主导、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作企业商业机会的ESG概念。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首次明确提出ESG的概念,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随着ESG理念不断深入人心,ESG逐渐成为经济活动、投资行为、企业实践不可忽视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自2020年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等话题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重点,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喜欢ESG表现好的企业。
ESG与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及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总结与缩影。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将ESG因素整体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了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关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绩效的ESG指标,成为了国内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从ESG透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ESG继承了其前身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成长。企业社会责任是ESG概念的前身。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经营业务之外的利他性行为,不与企业的财务绩效相关联,但在客观上有效促进了企业的迅速成长。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1953年就基于道德和伦理形成了尊重个人、竭诚服务和追求卓越的“沃森文化”,确定了公司第一个“平等机会政策”,比1964年美国颁布的《公民权利法案》还要早11年。IBM正是借助这一文化,平稳度过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并得以迅速上升到行业前列。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致力于产品的研究发明转化为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相关专利,同时GE还始终与美国各级政府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为美国政府在各个时期解决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逐渐成为全球电气行业的领导者。从这一点上看,ESG看似与企业经营无关,但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ESG是对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回应式”履行,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企业风险。IBM早在1971年就正式做出环保承诺,并将其嵌入企业业务结构中,抓住社会责任的商业价值,支持美国国家宇宙飞船和登月计划等工作,并成为全球行业的霸主。GE将社会问题与自身经营业务相匹配,关注客户、政府等重要利益相关者,提出高层管理者的管理责任是在股东、客户、供应商与社区的利益之间寻求最好的平衡,由此推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诞生。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ESG是企业针对社会和环境要求的“回应式”履行,其具体内容与企业日常经营息息相关。
ESG与企业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最成功的标准就是客户满意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在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时期,无论是IBM还是GE都曾因社会责任而兴,也曾因社会责任处理不当而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沼”。2019年,淡水河谷因其一座中小型矿山尾矿溃坝引起轩然大波,虽然迅速施策救助,但依旧直接损失数十亿美元,还严重影响了当年的财务报表的健康,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股东利益受损。目前,国际知名企业均在年报中将ESG或社会责任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发表独立报告予以说明。ESG将客户、周边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作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的关键要素,已经成为国际行业企业把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寻找突破口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例如,GE于1995年开始推广“六西格玛”精益管理,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服务,企业的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得到显著提高,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有所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1996年—2000年,GE实施此战略所获得的累计回报达到了50多亿美元。
ESG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延续和升华,业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资源。当企业社会责任无限接近公司日常运营并对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时,环境、社会和监管就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在此情况下,ESG的概念应运而生,ESG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延续和升华。例如IBM在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为ESG后,将其分为环境影响、公平影响和道德传播影响三大类。其中,环境影响是将环境领导力视为公司的长期战略;公平影响更加注重相关责任和义务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道德传播影响则是将有关信任、透明度、伦理、安全等原则嵌入到公司治理、创新和全球合作伙伴中,从而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IBM通过从社会责任到ESG的升华,推出了“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企业新价值观,继而形成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指导委员会、工作组的ESG战略管理与执行体系。在ESG体系的推动下,IBM实现和确立了行业领袖地位。而美国GE则在2021年年报中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融入企业各业务发展策略中,以应对更低排放、能源转型等严峻挑战,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对企业、对社会的承诺,并在此基础上保持了企业的领头羊地位。
ESG是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总结与缩影。纵观企业从社会责任到ESG理念的动态演化进程,可以看出,ESG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说明企业与周边环境、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而并非对立的关系。除此之外,从企业ESG更能透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ESG在中国”转化为“中国式ESG”
近年来,伴随着ESG在全球蓬勃发展,ESG体系在中国也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历史目标就构成了ESG理念和体系的中国宏观背景,赋予了ESG新的理念内涵和体系特征,将逐渐推进“ESG在中国”转化为“中国式ESG”。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ESG不仅要“做大蛋糕”,而且必须“分好蛋糕”,确保ESG的发展方向契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使得中国式ESG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共同富裕并助力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企业ESG至少包含两个特点。
一是强调创造社会价值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前提。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ESG兼具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思想、理念和意识上超越了传统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模式,更加追求社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企业ESG追求企业竞争力提升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有机统一,致力于企业与社会目标的共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没有抹杀企业经济性的天性,而且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属性,着重指出创造社会价值才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前提。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企业ESG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强调企业与社会的共益共赢。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既承认市场逻辑,又更加凸显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理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企业ESG倡导的是价值理性主导下的“共生共益”逻辑,远优于传统西方国家以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逻辑为主导、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作企业商业机会的ESG概念。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企业把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内化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崇高使命,通过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轮驱动,审视企业的商业行为、配置企业的资源,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和长期价值最大化,重塑企业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共益。
中国式ESG建设须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式ESG须合乎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履行ESG的核心是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此,这种状态下的企业ESG无法真正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商业运营的全方位融入,甚至可能造成伪社会责任下的“社会脱嵌”问题。相较之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企业ESG必须体现价值追求和价值立场,必须体现“互惠共荣”“共同富裕”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必须在全面吸收精华和充分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形成与国际ESG主流理念相衔接但不照搬,扎根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双碳”环保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融入企业责任与使命,充分做到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
中国式ESG需要对企业运营活动进行重新、彻底的审视。在中国式ESG应用过程中,必须运用社会责任的思想、理念、方法、工具对企业运营的任务和活动进行重新、彻底的审视,从一个个细微的项目和任务成果中增进企业对履行ESG的认同、增强企业主动履行ESG的情怀,重塑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国情的中国式ESG,提升企业价值的创造方式。
中国式ESG必须做到国家、企业、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在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ESG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把ESG的理念认知体系、方法体系以及实践体系固化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体系中,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融入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中,实现ESG从理念到行为、内容、制度的系统融入、自然融合,确保企业有效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有机统一。(左更 朱怡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