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李伟 黄晶 报道
短短3年时间,在陕西汉中勉县周家山,拔地而起的一座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吸引了国内大型紧固件、弹簧钢丝、钢绞线、钢丝绳等众多钢铁深加工产业链下游企业的进驻。在政府部门、陕钢集团创新研究院及链上企业的协同联动下,这个“以企引企、以链延链”的钢材制品产业集群得到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并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补链、延链、强链
加快建设汉中钢材制品产业集群
汉中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具有“存量大、主体多、基础好”的优势,在陕西省汉中市各级政府的引领下,钢铁产业布局呈现出了“规划新、发展快、前景好”的特点。为满足社会的个性化需求,拥有多品种钢铁材料的陕西省大力推进汉中现代材料产业集群建设。
作为汉中钢铁深加工产业链“链主”企业,陕钢创新研究院以推动百万吨品种钢转型升级为目标,按照“保上游资源供应、强中游冶炼工艺、延下游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积极落实“链主”企业工作职责,以规划为牵引、以项目为龙头、以招商为抓手、以强链为根本,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资源综合优势和表率引领作用,推动政企政策共研,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快速补链、深度延链、持续强链,全力促进汉中以焊丝钢、圆钢、硬线、工业板带、中厚板为主的钢铁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努力打造产业配套齐全、普优特钢兼备、长短流程共存、紧密服务市场的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和生态圈。
探索“政府+企业链主+园区”模式
加快项目招商
为加快推动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陕钢创新研究院联合汉中市政府围绕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特点,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链主+园区”招商模式,并先后出台“汉商回归十条”“汉中经开区优惠政策”“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招商政策,全力构建“布局结构优、产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钢材制品产业集群。
通过以政府主导、企业配合,以商招商的方式,政企联合招商人员东到江苏、西至新疆、南下深圳、北上天津,奔赴国内大型紧固件、弹簧钢丝、钢绞线、钢丝绳、钢结构等钢材制品聚集区,成功招引陕西吉力达、金桥集团西南公司、汉中和信金属等9家钢铁产业链下游企业落户汉中,并与延安高新区、延长石油物资集团、延安鼎源集团签订了50万吨无缝钢管工程项目合作协议。
“汉中是历史悠久的人文盛地,是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是产业兴旺的发展热土,正在打造全省现代材料示范基地,全力构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当前汉中钢材制品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60余万吨钢铁深加工产业规模,年产值近30亿元,拉动就业人数超过1500人,是政企合作的成功典范,将成为最先实现集群建设目标的项目。”汉中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强信心满满地说。
创新引领点燃发展新引擎
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针对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陕钢创新研究院加大科技人才招聘力度,积极组建6支EVI研发销售团队,深入开展中厚板、优线、焊材、管坯、热轧卷板、特棒等产品开发和用户应用技术研究,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为产业链用户创造价值,赋能钢铁深加工产业链发展。
“当前,我们已拥有5个创新平台、5个专家团队、6件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累计引进外部成熟人才40人、硕博以上人才20人,将有力支撑科技创新,为产业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陕钢创新研究院研发销售中心负责人说道。
创新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众多科技成果密集亮相。自成立以来,陕钢创新研究院研发团队坚持“高强建材、优特线棒、精品板卷、多型管材”产品结构,形成了研发、批量化生产、推广、应用17个品类、26个牌号、77个品规的品种钢新格局。
当前,陕钢创新研究院正在按照具备100万吨/年优特线棒、100万吨/年中厚板品种钢产销规模的转型规划,深化产销研一体化高效协同机制,持续推动产品结构快速升级迭代,推动汉中钢材制品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