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国际热点事件吸引行业内广泛关注。时值年底,本版特别组织“国际热点云端圆桌会”,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围绕过去一年全球钢铁行业部分热议话题分享前沿观点。
主持人 杨悦
本期嘉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姜克隽
·冶金工业出版社业务总监、信息咨询部主任 苏步新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伯明翰大学储能中心主任 丁玉龙
1.近一年,全球需求疲软、效益下滑,海外钢企、矿企职工罢工频发,这反映出什么深层次的问题? 各国钢企都采取了哪些举措应对?
姜克隽:作为重要基础原材料,钢铁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由于疫情高发期过后全球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等国际事件也带来了全球能源危机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导致全球市场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不足,给很多工业企业带来了运行问题,进一步导致海外钢企、矿企职工罢工事件多发。
苏步新:员工罢工事件发生的导火索通常为新一轮劳资谈判双方之间存在分歧、工人要求缩短工作总时长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等。这暴露出当下全球钢铁业面临的市场不景气及企业经营持续亏损的窘境。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特别是地缘政治冲突爆发后高企的原燃料价格、持续的通货膨胀、国际竞争加剧等。钢企员工现有的薪资收入无力承担长期的高位通货膨胀,在新一轮的劳资谈判中必然有涨薪的需求。就企业而言,因各类原因叠加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有意通过收缩业务范围、压减过剩产能、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转型等多措并举来应对当前危机。例如,蒂森克虏伯欲剥离其钢铁部门,出售其所持股份,并协助部分员工寻找新的就业岗位。
2.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各经济体发展氢能产业的规划或举措有何异同?氢能产业链国际贸易呈现出哪些新亮点?
姜克隽:在碳中和目标下,氢基产业发展重要性凸显。受限于绿色电力资源匮乏,欧盟、日本、韩国等不得不采用全面用氢战略。欧盟、日本和韩国已经在考虑大规模进口绿氢,欧盟的绿氢主要来源是撒哈拉地区,日本则考虑从澳大利亚进口。但在研究中,一般不用“氢能产业”的概念,而更多用“氢基产业”来指代。在我国,未来氢将更多用于工业行业的生产,主要作为原材料。根据研究,未来在工业中氢的应用比例将超过70%。目前,各国都将氢基产业作为重要的能源和经济转型领域,大力投资技术研发,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应用发展速度最快。
苏步新:跨区域氢能产业链合作正成为国际贸易新亮点。例如,在氢能跨区域合作上,地中海两岸跨洲际、跨国之间的协作探索了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可能性;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西亚、阿曼正积极建设液氢运输管道,将生产出的液氢向欧洲国家输送;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开展合作,探索将澳大利亚生产的绿氢以绿氨的形式运输至日本。此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正在参与或主导制定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国际标准,以构建全球范围的氢能发展合作机制。
3.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对于全球钢铁业有何影响?区域性调节机制是否会于近年内成为主流?
丁玉龙: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旨在为欧盟工业和进口贸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然而,CBAM可能改变欧盟钢铁进口模式和定价,从而影响全球钢铁市场的供应链稳定和贸易流向。非欧盟钢铁生产商向欧盟出口钢铁产品会面临额外的碳排放成本,从而导致供应链调整和贸易流向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欧盟内部生产,也会影响进口商品成本和定价。如果不过度干扰贸易,且在碳减排方面取得相应成效,CBAM很可能被其他地区效仿,催生类似机制且被广泛采纳。英国等已经在探讨推行类似方法的可行性,韩国、日本等也在探讨实施各自国家的碳定价机制。
苏步新:碳边境调节机制只是发达国家(地区)使用类似政策影响全球减碳进程的一个开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多种可能:一是欧盟在现有基础上演变出更多更复杂的政策体系,二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更多类似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三是不排除G7国家在现有已发布的“气候俱乐部”框架体系下演变出某种形式的“碳关税俱乐部”。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地区)主导的碳政策面前,区域性调节机制或将在短期内成为主流,且有可能与后续发布的类似政策形成互认。
4.您认为,最新版钢铁标准原则的正式发布对推进全球钢铁业低碳转型有何意义?具体落实到位还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
丁玉龙:最新版钢铁标准原则对推动钢铁贸易全球化、减少贸易摩擦等意义重大,但落实起来也面临挑战。首先,目前国际形势使这类开放性、合作性的对话机制遭受冲击。其次,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涉及诸多上下游供应链和利益链,对话的透明性和建设性将直接关系具体落实。再次,新碳排放标准、新技术方案的实施将触动多方利益,对企业的盈利影响巨大。最后,具体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克服这些挑战,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的快速行动极为关键,钢铁生产商和利益相关方也要积极配合。此外,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差别、不同国家和主体的发展程度及其经济承受能力等,也需要考虑统一碳排放测量和评估标准以及相关政策需要过渡期。无过渡期的“一刀切”行事方式容易增加市场压力及实现减碳目标的风险。
苏步新:最新版钢铁标准原则的实施一方面有望降低全球钢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分化率;另一方面有望提升下游客户对钢铁企业产品碳排放标准的认可度,还有望帮助钢铁企业更好满足下游客户差异化需求,减轻碳减排负担。当然,标准实施起来面临很多挑战。例如,部分经济体或许并不愿放弃在可再生资源能源领域制定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先发国家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占有优势,后发国家则只能成为主要产品消纳市场。围绕克服挑战,我认为,一是要组织好各经济体,特别是要让后发国家深度参与,共同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机制;统筹推进碳市场建设,加快在碳排放核算和核查互认方面的国际接轨,让碳足迹标准、碳计算标准、碳交易标准三者全球统一。二是要大力推动各经济体跨行业、跨企业开展绿色技术交流与协同研发,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层面形成全球利益共同体,如由中国宝武发起成立的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就做出了良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