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钟绍良:加强原创性绿色创新研发,拥抱全球低碳变革

2024-04-02 10:12: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杨悦 报道
记者 朱亚明 摄影
 
  “世界贸易组织等众多国际组织和倡议机构正在积极协调,有意将碳排放元素纳入到未来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在此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需认真考虑如何长远面对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建议主动应对、拥抱变革,加大绿色创新研发投入,尤其是原创性绿色创新技术研发。”3月30日,在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4(第十五届)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在做《世界钢铁行业发展格局变化趋势》主题报告时如是指出。
图为钟绍良
  世界钢铁产业发展格局变化趋势清晰
  钟绍良表示,目前全球钢铁产业发展格局变化趋势逐渐清晰。一方面,全球钢铁生产重心随时间不断转移,目前正处于“亚洲时代”。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钢产量增长了26.3倍,其他国家仅增长了27%,全球粗钢产量增量中的84%源于中国。另一方面,全球粗钢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但增幅放缓,低碳转型将压缩钢铁需求的增长空间。在没有低碳转型约束的情况下,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预计可能会上升至25亿吨甚至是26亿吨,而低碳约束很可能将把需求预期压缩至21亿吨左右。但是,无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幻,全球钢铁需求都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增长,只是增幅可能放缓,部分年份可能出现起伏。未来二三十年,印度、东南亚将成为全球钢铁需求增长新的动力源。
  此外,钟绍良表示,目前全球粗钢产能渡过平稳期后又开始增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数据,全球粗钢产能自2014年以来保持在24.5亿吨左右,到2023年底达24.99亿吨。全球钢铁产能大概率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底达到26.2亿吨左右。2024年—2026年,全球将新增1.24亿吨粗钢产能,其中亚洲超过7000万吨,75%为长流程主要来自印度和东南亚。国际钢铁贸易已经进入瓶颈期,目前全球钢产量中的合计40%用于直接或间接出口,其中约22%为直接出口。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低碳约束背景下,未来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
  “直接还原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生铁作为中间产品贸易量占比极低。”他补充道,“目前,全球直接还原铁的产量和占比正逐年提高,随着低碳转型深入推进,预计未来还将继续提高。”
  “大型化和专业化是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钟绍良表示,就大型化而言,钢铁企业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历史上第四轮大规模兼并重组,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的规模达到极致,进入前20强的门槛提高到了1800万吨;就专业化而言,专业化的顶尖钢铁企业仍然存在,但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利基企业预计逐渐退出市场。长期来看,兼具大型化和专业化的企业将成为市场中的“王牌”,如中信泰富特钢和得兴集团等。此外,钢铁企业追求的“美学”也发生变化。过去钢企以大和多为“美”,认为规模越大越好,追求多品种、多产业、多基地;如今钢企转而以“精、富、责、绿”为美,聚焦精品,注重经济效益,深入践行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着眼未来,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
  全球钢铁行业减碳形势严峻
  钟绍良介绍,据世界钢协统计数据,尽管全球钢铁行业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推进节能减排,但截至2022年全球平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和吨钢能耗强度仍然创有正式统计的15年以来的新高。截至目前,全球约40家钢铁企业公布了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产能占比为45%。“这代表着,目前全球至少有一半的钢铁企业围绕低碳转型还没有规划,更不必提实际行动。全球钢铁行业减碳形势严峻。”他强调道。
  “此外,全球钢铁企业的碳中和目标跨度较大。”钟绍良介绍,目前,全球大多数钢铁企业设定的目标为到2050年实现企业运营碳中和,到2030年减排30%左右。SSAB和利百得集团(Liberty Group)的碳中和目标则更为激进,计划到203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目前,低碳钢铁市场已经启动,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尝到了蛋糕,例如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安赛乐米塔尔等。然而,随着类似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政策相继实施,世界钢铁贸易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我个人认为,在此背景下,多数钢铁企业对低碳转型缺乏重视,很多企业还在质疑、等待、观望。在整个产业链中,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速度较慢。”他说,“如果把推进低碳转型的钢铁行业比喻为一辆爬上坡路的车,目前下游用户通过购买低碳排放钢在前面使劲拉车,上游供应商则通过主动合作在车后奋力推车,最终目的是带动整个产业链低碳转型。部分钢铁企业在‘推拉’之间无动于衷,对外展示的形象就是保守、被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如此,中国有不少在低碳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例如中国宝武、河钢集团、鞍钢、首钢、包钢、建龙等。”
  低碳将重塑世界钢铁发展格局
  未来行业还将如何变化?钟绍良认为,低碳将重塑世界钢铁发展格局。
  钟绍良介绍,目前,全球不同地区的低碳技术研发路径有出现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欧洲、北美地区的企业主张发展“100%废钢+电炉”“氢基直接还原铁+电炉”“氢基DRI+熔分炉+现有转炉”等生产技术,可以统称为“摆脱高炉派”。另一方面,亚洲地区的多数企业积极推进“高炉纯氧碳循环”“高炉富氢”“氢基直接还原铁+熔分炉+转炉/电炉”等生产方式,希望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炉设备,可以统称为“保卫高炉派”。其他地区的大部分企业则保持观望态度。
  “此外,低碳转型的推动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将呈现新变化。一方面,部分老牌企业将在全球推进低碳转型的进程中获得新机遇、新生机;另一方面,类似Hydnum Stee、H2 Green Steel等的大量初创型钢铁企业也应运而生。此外,金融机构等也在积极参与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他表示。
  “低碳领域的相关标准也成为了行业的新课题。”钟绍良介绍,围绕“低碳钢”“零碳钢”“绿钢”等术语,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真正的、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在拥有“真正的定义”以前,企业需特别谨慎使用这类术语,防止带来“洗绿”嫌疑,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下游企业日益关注这个问题。相应的,不少国际组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也正在计划制定相关标准,“科学减碳目标倡议”等国际倡议也随之涌现。
  “在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跟随式的研发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中国钢铁企业需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研发,这对体量早就超过全球一半的中国钢铁行业而言,既是机会,也是责任。”钟绍良最后建议,中国钢铁行业还需主动融入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全球行业治理;积极建立完善的温室气管理体系;在不推卸责任的同时主动承担责任;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同时给善于创新、勇于革新的年轻人更多机会。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