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绿为画笔绘钢城——高质量发展的永钢实践之二

2024-04-19 10:26:00

中国冶金报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刘加军、徐可可、王志、贾林海、蓝义高
本篇执笔:徐可可
 
  “这次到永联、永钢来,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镇,非常不错。老百姓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十分关心,钢铁企业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2019年6月5日,正值第48个世界环境日,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永联村、永钢集团考察时对其绿色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江苏省的辽阔大地上,“华夏第一钢村”——永联村如同一颗璀璨的绿宝石,熠熠生辉。在永联10.5平方公里土地上,4000亩苗木基地、3000亩标准化高效农田、400亩果蔬基地、100亩特种水产养殖场与永钢工业区和谐共存,生产出的永联大米和联峰钢材都是远销海外的产品,展现出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农村现代画”。
田园钢城
  在这里,钢铁与绿色和谐共生,发展与生态相互成就。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永钢,仔细品味这座“田园钢城”用绿色画笔绘就的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
  蓝天白云如何绘?
  舍得投资 适度超前
  初春时节,天空湛蓝如洗,云朵轻盈如絮,厂区的建筑物与周围的绿色植被和谐相融......作为全国钢铁行业首家同时获得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认定的企业,也是江苏省首家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公示的钢铁企业,永钢干净整洁的厂区环境让记者眼前一亮。
  在之后的深入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两个重量级的“首家”,都源于永钢在环保治理上的前瞻视野和坚定投入。永钢人深知,只有“舍得投资、适度超前”,才能结出丰硕的环保果实。自十八大以来,永钢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我加压,提出了“既达国标,更达民标”的环保要求。永钢累计投资近80亿元,实施了200多个环保项目,全方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
  “中国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于2019年正式启动,而早在2014年,永钢就开始布局大气污染防治。”谈及超低排放改造“成绩单”,永钢设备环保部部长苟新超如数家珍。
  2014年,永钢就已投资建设了国内最先进,也是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焦烟气净化装置。这一创新举措,使得永钢超前实现了烧结烟气的“五脱”——脱硫、脱硝、脱二噁英、脱重金属和除尘,综合脱硫效率高达99%以上。产出的副产品为98%的浓硫酸,不仅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更避免了产生脱硫灰的问题,在国内钢铁企业烧结烟气治理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活性焦烟气净化装置
  2018年,永钢投资近6亿元建设原辅料大棚,并在钢铁企业率先应用气模大棚。目前,永钢的铁矿粉、块矿、石灰石、煤炭、废钢等块状及粘湿物料均储存在封闭料场中,总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大约是53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
气模大棚
  2019年,永钢一次性购买了102辆LNG重型卡车,对厂内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进行淘汰更新。
LNG重型卡车
  2019年,随着《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发布,永钢进一步加快了有组织排放管控、无组织排放管控以及清洁运输管控的治理力度。
  在有组织排放管控方面,永钢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包括高炉煤气精脱硫、石灰窑烟气脱硝等关键技术的深入改造。在无组织排放管控方面,永钢布置了除尘器、高效雾炮、干雾抑尘设施,以及洒水车、扫地车、吸尘车......从布袋除尘、干雾抑尘、道路抑尘四方面协同发力,不仅有效改善了现场环境得,也大大降低了岗位清扫的工作量。
  在清洁运输管控方面,永钢不仅严格确保厂外和场内运输车辆100%符合环保标准,还充分利用江南地区发达的水系优势,积极推动原辅料及产品的水路运输。近期,更是创新实施了“铁水联运”和“散改集”等策略,以综合施策、全面推进的方式优化运输结构。这些举措不仅显著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有效减少了车辆进出厂区的数量,清洁运输比例稳定保持在80%以上。
  “2022年我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我们的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有组织排放方面,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排放量降幅分别达到33%、52%、70%。无组织颗粒物年排放量降幅达到82%。”永钢集团副总裁程勇给了记者一组亮眼的数据。
  碧水翠苑如何绘?
  “零排放”与“变废为宝”
  从空中俯瞰永钢,碧波荡漾的湖泊和河道镶嵌在厂区周围,勾勒出一幅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地处江南水乡,永钢在水污染防治上可谓不遗余力。
  早在2008年,永钢便与同济大学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套先进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经过这套系统的预处理环节,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颗粒物被有效去除,达到了回用的标准。随后,预处理后的中水经过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等核心处理工艺的深度净化,生成的净水被送回生产单位循环利用。随着处理系统的不断迭代和升级,其处理能力已提升至4万吨/日。通过将处理后的污水再回用于生产过程,在永钢,水的重复利用率高达98.9%以上。
  2010年,永钢又携手河海大学,共同投入7000万元,在行业内率先构建了雨污分流系统。雨水经雨水管网直接收集,而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集中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经过严格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回用标准,再被循环利用于各车间的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污水处理后可养鱼
  “尽管我们每年拥有排污许可指标,但实际上我们基本上不排放污水,仅有的对外排水也是用于在线监测设备分析。这些中水在永钢得到了全面的循环利用,不仅大大降低了新水的消耗量,还为我们赢得了‘全国水效领跑者’的荣誉。我们的水耗低至每吨钢仅需2.1立方米的水,这一数字远低于行业标准。经过我们的测算,每天节省下来的水量足以填满20多个标准足球场。” 苟新超说道。
  漫步在永钢厂区的草地上,一栋灰色墙体配以落地玻璃窗的现代简约小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进小屋,桌椅、书架摆设整齐,正是永钢循环事业部打造的3D党史学习教育阵地——筑梦驿站。
筑梦驿站
  《中国冶金报》记者仔细观摩了带有明显“层线”特征的灰色墙体和一只洁白无瑕的3D打印兔子,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永钢循环事业部副经理任晓健自豪地介绍:“自2018年起,永钢集团斥资5000万元引进了钢渣3D打印生产线,将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钢铁冶炼固废钢渣,经过热焖、筛选、精磨等多重工艺处理,再与相关辅料合理配比,最终转化为3D打印所需的特殊‘油墨’,可以打印出硬度不低于传统混凝土的成品,有效实现了‘变废为宝’,在建筑领域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完美契合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2018年以来,永钢规划建设了占地375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钢渣、冶金尘泥、建筑垃圾等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该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认定为全国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在这里,变废为宝的“魔法”随处上演。原先无人问津的钢渣,摇身一变为崭新的治安岗亭、绿化厕所、花坛、生态树池、公交站台等。目前,永钢的3D打印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张家港景观用房等多个工程。
转底炉
  在永钢人眼里,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为了实现冶金尘泥的无害化处理以及铁锌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有效去除氯离子、碱金属等有害物质,并回收利用铁、锌等有价资源,永钢集团斥资3.41亿元,打造了一个年处理能力达25万吨的冶金尘泥处理项目。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创新性地采用了“水洗+转底炉”的复合工艺技术,对高氯高锌的冶金尘泥进行回收处理。通过这一工艺,尘泥经过配料后能够直接还原,生成的主要产品“直接还原铁”可广泛应用于电炉炼钢原料和转炉炼钢冷却剂。此外,该项目还能将锌、钠、钾等元素以粉尘的形式进行高效收集并综合利用。值得一提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也被有效利用于发电,每年可创造约2亿元的经济价值。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实现了冶金尘泥的无害化处理,更推动了铁锌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为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采访中,记者被永钢人对资源的珍视与尊重所深深打动,他们用创新和实干将遗弃物质转化为宝贵的资源,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
  园林工厂如何绘?
  环保全员管 环保为全员
  在永钢厂区,累计种植绿化种类达150种之多,建绿、增绿面积超过290万平方米,厂区绿化覆盖率高达37%以上......这座绿色钢城不仅实现了年固碳量约4350吨的环保目标,更成为了一座四季皆景、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园林工厂。
绿色满钢城
  自2007年起,永钢便致力于厂区环境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将周边500米内的土地精心打造成苗木基地和经济园林。历经多年努力,厂区绿化面积已近50万平方米,而整个村落的绿化面积更是达到了5000余亩。这一绿色壮举不仅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更为永联村增添了一抹浓厚的生态底色。2012年,永钢凭借“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工业旅游项目荣获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称号,为永联景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全链赋能乡村振兴项目”更是荣获第7届中国工业大奖。
  近年来,永钢在现场污染源治理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园林工厂”风貌的提升。该集团倡导全员改善,自主设计、手绘、制作“创意小景”“百米山水”“口袋公园”,逐渐形成了“永钢是我家,环保靠大家”“永钢环保全员管,管好环保为全员”的行为自觉。随着企业绿化环境的不断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日益优美,喜鹊、斑鸠、白鹭等野生鸟类纷纷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
  为了持续加强环保管理,永钢编制了详尽的环保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制度审视和业务审视工作。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业先进的环保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环保制度体系。通过全员培训和教育,永钢成功提升了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由产线/分厂、生产厂、职能部门和外部专家组成的四级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四级联查行动,以此对各单位进行赛马式的评估。我们颁发‘蜗牛奖’以识别进展最缓慢的单位,同时设立‘蓝天奖’以表彰表现最优秀的单位。这套机制既是一种考核,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苟新超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管控治一体化平台
  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永钢不惜投入巨资,建设了环保智控中心(部署在污水处理集控),并安装了多套在线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这些高科技设施能够对厂区各个点位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环保问题。通过管控治一体化平台,永钢集团实现了对环保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为企业的环保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提出了环保数据的‘五看’原则,以全面审视和提升我们的环保数据管理水平和应用价值。这‘五看’包括:查看平台登录情况,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核查平台数据的真实性,防止数据造假;关注平台数据的超标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环保问题;追踪平台数据的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海量环保数据中挖掘价值案例,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再处理成本。通过这五个维度的深入剖析,我们能够全面评估和提升环保数据的应用与治理水平,最终实现环保价值的最大化。”程勇向记者阐释道。
  正是这种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的环保模式,让永钢的环保工作走在了行业前列,也为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未来图景如何绘?
  协同降碳展新篇
  展望未来,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永钢正积极擘画一幅生机盎然的低碳发展蓝图。
  程勇在采访中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永钢正致力于光伏发电的大力推进、自发电比例的提升、碳资产管理的加强、绿色产品的研发以及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路径的探索。
  永钢的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将在今年3月底至4月份投入运营,每年可增添2300万度“绿电”清洁能源;自发电比例已达到70%,这是在没有焦化厂的前提下实现的最好成绩;通过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对碳排放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核算,并积极开展碳资产交易和储备工作,为未来的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各种高强高韧、耐蚀耐磨、长寿命的绿色节能型钢材,旨在降低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和钢材总消耗量,持续推进产业链低碳化;注重产品的环境声明工作,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实现EPD(环境产品声明)报告对产品的全覆盖;与张家港本土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碳捕集项目的前期实施工作,积极探索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保持对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高度关注,通过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积极探索氢能在冶金等领域的应用技术,为实现低碳冶金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永钢的低碳发展蓝图中,《中国冶金报》记者看到了永钢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源于对家乡水土的深厚情结,永钢的领导层在环保治理上始终舍得投资、保持适度超前,并坚定提出‘既要达国标,更要达民标’的环保要求。”程勇在总结永钢绿色发展的经验时,深有感触地强调了这一内在动力。这种对环保的深刻认同,使得永钢在实际行动中展现出坚定的自觉性和强大的执行力。
绿色永钢
  在永钢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绿色与发展的和谐交响正在奏响。“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紧密关系,也为永钢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我们坚信,未来的永钢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稳健的步伐。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