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大戏”将如何落幕?

2024-12-25 10:20:00

  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进展时间线
  2023年12月18日,日本制铁宣布以149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钢铁公司。
  2024年1月底,特朗普在参选总统时表态将立即阻止该收购。
  2024年2月28日,日本制铁公司称已与全美钢铁工会达成保密协定(NDA),但遭否定回复。
  2024年3月15日,日本制铁追加约14亿美元,决意拿下此项目。
  2024年4月12日,美国钢铁公司股东特别会议以99%通过率批准该交易(美国钢铁在斯洛伐克拥有一家产能为500万吨的综合钢厂)。
  2024年5月3日,日本制铁调整交易完成时间计划(将预计完成时间由2024年的第二、三季度推迟到第三、四季度)。
  2024年5月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日本制铁公司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
  2024年6月,日本制铁第二次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交收购申请。然而,到9月23日,CFIUS并未就是否同意这一收购申请做出决定。
  2024年7月20日消息,日本制铁已聘请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以推进收购。
  2024年9月17日,CFIUS同意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重新提交交易批准申请,并将收购方案决定日期推迟到11月美国总统大选之后。
  2024年11月,据路透社报道称,日本首相石破茂致信美国总统拜登,以未来美日同盟等理由进行劝说。
  2024年12月2日,再次当选总统的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明确反对收购,并承诺将重振美国钢铁工业。日本制铁回应将确保国家安全,且将引入技术、保护就业,总计投资27亿美元以上。
  2024年12月9日,日本制铁发布声明称“为完全消除USW(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担忧,日本制铁一直在拼命努力”。
  2024年12月11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计划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收购。
  2024年12月22日或23日之前,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小组须将其决定提交给拜登,总统有15天的时间来宣布决定。
  风起何处
  收购背后有哪些“算法”?
  本报记者 樊三彩
  一年来,日本制铁决意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行动频频,备受关注。在美国钢铁表现出较强被收购意愿的情况下,日本制铁却面临着日益增大的政治压力,不过,日本制铁“屡挫屡战”,表现出了势在必得的决心。在这份决心背后,隐藏着日本制铁怎样的发展大计?
  首要的目标,是实现日本制铁亿吨产能愿景。早在2021年,日本制铁就发布新的中长期经营计划,明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钢铁企业”,到2025财年末实现1亿吨的粗钢产能目标,并宣布建立以本土为基、海外为主的亿吨钢铁生产体制。目前,日本前4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比达到75%,在如此高产业集中度的情况下,向外收购、扩张海外基地成为其实现亿吨产能愿景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相继收购印度埃沙钢铁公司[后更名为安赛乐米塔尔日本制铁印度公司(AM/NS India)]、泰国2家电弧炉钢铁生产商G Steel和GJ Steel公司后,截至2023年底,日本制铁在全球拥有粗钢产能约6600万吨(国内4700万吨、海外1900万吨),距离亿吨目标尚存3400万吨的缺口。若成功收购美国钢铁公司(2240万吨产能)、AM/NS India Phase 1A阶段推进(增加700万吨)+AM/NS美国大电炉建成投产(2×150吨电弧炉),其亿吨目标将初具雏形。
  产能背后,日本制铁的目标是既大又强,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有观点认为,日本制铁此举可视为针对中国宝武近几年的快速扩张而采取的应对行动。若能成功收购美国钢铁,根据2024年6月6日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4》,日本制铁将从全球第4位(2023年钢产量为4466万吨)超过鞍钢集团上升至第3位(钢产量达6041万吨)。不过,整体来看,排在前位的目标仍然是开拓美国市场,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一方面,美国市场存在天然吸引力。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呈现本土化、区域化趋势,美国更是明确提出对华“脱钩”或所谓“去风险”政策,未来,美国的再工业化将拉动美国钢铁需求。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仍存在1000余万吨的供应缺口。同时,有贸易保护措施“护体”,美国钢材市场价格本就高于亚洲等地区,若今后进一步实施高关税政策,美国钢材市场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为此,收购美国本土企业、就近服务美国市场需求为更加稳妥的方案。
  此外,根据日本制铁2024年财报(2023年4月—2024年3月),其40%~50%钢铁产品用于出口,出口产品的29%流向东盟,18%流向中美洲和南美洲,11%流向韩国,3%流向北美。可见,韩国、东盟等地与中国出口目的国存在较大交叉。中美贸易战影响下的中国钢材或无法直接出口美国,而转向美国市场销售成为日本制铁缓解出口不利形势、拓展海外市场的新路径。
  另一方面,双方技术与资源互补的需要。日本制铁看好的是北美铁矿资源、美国钢铁的电炉技术及数字化技术。2023年11月14日,日本制铁向加拿大矿山企业泰克资源(Teck Resources)注资入股,取得该公司20%股份;美国钢铁拥有分布在明尼苏达州的Minntac矿、Keetac矿两大自有矿山,年产球团矿约1600万吨、600万吨,将提供稳定的铁矿资源。与此同时,美国钢铁具备大电炉、mini-mill的长期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经验,旗下大河钢厂是全球钢厂数字化转型标杆,将强力赋能日本制铁中长期经营计划。美国钢铁则更看重日本制铁的工艺技术优势。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掀起一波革命,日本制铁出色的汽车板生产技术将为美国钢铁满足本土车企需要提供助力。
  各执己见
  特朗普反对,收购还有戏吗? 
  “仍会落地”
  秦源
  目前,这笔交易正处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阶段,预计在2024年12月23日完成审查,之后美国总统有15天的时间宣布决定。理论上,这笔交易有望在拜登总统任期内决定是否可行。但特朗普将于2025年1月20日上任,即便拜登通过此笔交易,届时也处于交易早期,特朗普若有意阻止或新增附加条件,应也有办法。特别是此次特朗普重返白宫,可谓大获全胜,参众两院共和党也均是多数党,组阁速度很快,且幕僚忠诚度大幅提升,特朗普大概率将成为近年来最有权势的美国总统。
  站在日本制铁角度,其收购美国钢铁很有决心,是其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并且,经营美国钢铁是项长期事业,和美国当局搞好关系是重要基础。因此,无论拜登任上是否批准交易,特朗普对这笔收购的态度都至关重要。因此,此笔交易的批准在特朗普上任后决定未尝不是更优情形。
  不同于大选期间抽象的口号,上任后,“保护美国制造业”“关税”等均将变成一项项具体的政策、决策。具体到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这一事项,特朗普政府将面临若日本制铁变成美国钢铁实控人后,是否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是否损害美国制造业竞争力、是否减少美国工作岗位等问题。
  后两个问题相对好回答,日本制铁已有明确表态。就第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家安全”概念有所泛化,不仅有收购是否会影响美国核心技术的流失、供应链安全等常规问题,还涉及未来美国钢铁实控人是否是美国自己人或美国放心信任的人等政治问题,后一点很大程度上反映特朗普政府对自己人范围的划分。从美日同盟角度看,日本制铁应是美国可以信任的美国钢铁实控人。若被否,则表明美国当下的自己人范围较小。回归到特朗普个人,商人特质一直在,既然是可信任的盟友,能争取更好的交易条件,大概率还是会去推动。
  综合来看,笔者倾向于认为,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一事大概率会落地,但交易时长可能会被拉长,日本钢铁支付的综合对价有望进一步提升,但这或许也可能是未来跨国收购的常态。
  “胜算甚微”
  左更
  历史案例证明,日本在美投资成功者寥寥。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一度十分青睐美国资产,但绝大多数项目相继失败。从投资效果上看,三菱地所以13.4亿美元收购美国国家历史地标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价格购买美国娱乐业巨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日本生命保险兼并美国谢松里曼兄弟公司,东京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等事件均引起全球哗然。有数据显示,截至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额10%的不动产已属于日本,美国舆论呼吁这是经济上的“珍珠港事件”。但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海外收购案的最终成功者寥寥。日本索尼公司甚至在投资完成后的15年时间内才逐步消化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的收购,最终完成了产业整合。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尚无置于他人控制的先例。自人类社会进入铁器时代以来,钢铁作为一国国防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材料,始终被各国高度重视和维护。根据世界钢协统计,2023年,美国钢铁公司的粗钢产量为1575万吨,占美国国内市场的近20%。而且,美国钢铁是由美国传奇钢铁大亨安德鲁·卡耐基创办而来,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命名US STEEL,这项收购无论从情感还是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均恐难以接受。而且,无论拜登政府如何强调美日同盟,在美国眼里,日本永远只是其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一粒“马前卒”,美国安全策略中永远不可能忘记“珍珠港”。
  新一届特朗普政府将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剧变,钢铁亦难豁免。在最新大选中获胜的特朗普,更偏爱本土的“防御”,强调传统能源,强调“制造回国”。在其上一任期内,特朗普就曾着力提升美国传统制造行业全球竞争优势。未来,美国制造业回归带来的资源需求以及全球资源国的“站队”,将导致能源及大宗金属商品全球格局发生深远变化。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防御”政策将有效提升美国钢材消费,且高额的关税将使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受限,最大的获益者还是美国本土钢铁企业。因此,在这一时点,美国钢铁的收购几乎不可能被通过。
  非市场行为下的大幅利益出让,或致收购微存生机。目前执政的拜登政府还未对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干预意图,大概率是要保持此任期内国内环境的稳定。特朗普的表态虽一定程度上让日本制铁的收购计划“前途无望”,但在没有最终失败前依然存在“咸鱼翻身”的可能,那就是利用特朗普的商人特质,大幅让渡交易利益,承诺溢价收购美国钢铁股票,改全资收购为合资经营,将持股比例降至50%及以下,同时承诺在带来最新工艺技术的同时,不减少甚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是,日本制铁会接受这样的交易吗?
  拨草瞻风
  跨国收购应注意哪些问题?
  郝阳
  2000年以后,世界范围内的钢铁企业收购重组事件持续推进,诞生了安赛乐米塔尔这样的跨国钢铁巨头。未来,全球钢铁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地缘政治等多种背景下,预计将出现更多的收购潮。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历史较短,跨国收购的经验不足,超过70%的收购案以失败告终。为此,我国钢铁企业亟须提升跨国收购风险管控能力,增加成功走出去的收购案例。
  总体来看,钢铁企业跨国收购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整合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应对的风险,每项风险都可能直接导致收购的失败。准备阶段主要有政治和法律风险,实施阶段主要有财务风险和汇率风险,整合阶段主要有文化风险、经营风险、人力劳工风险、业务整合风险等,各种风险均需高度重视。
  以下是对我国钢铁企业开展跨国收购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沟通,减少政治法律风险。跨国公司应在投资前期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收购的态度和立场,同时充分了解该国跨国收购的相关法律,争取政府支持。如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钢厂,就是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获得了塞尔维亚政府对项目开展和交割过程的全力支持和配合,确保了收购及交割过程的平稳顺利。收购完成后,企业可设立专门的政府关系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与目标国家政府的日常沟通和协调工作,及时了解政府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二是制订合理的融资方案,降低财务风险。在实施跨国收购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收购项目的特点、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例如,对于规模较大、风险较高的跨国收购,可以采用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以平衡财务风险和控制权;对于有稳定现金流且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债务融资的比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股东回报率。安米不仅是一家成功的跨国钢铁企业,更是资本运作高手,其借助旗下子公司伊斯帕特国际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和纽约公开上市,融资7.76亿美元,创下了当时钢铁企业上市融资之最,使其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去进行业务拓展。
  三是明确自身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发展。我国钢铁企业需要明确自身战略定位,慎重选择收购企业,通过跨国收购战略资产不断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安米的收购活动始终有明确而坚定的战略,注重互补性、协同性,其采取先规模后精品的发展模式,通过钢铁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拥有庞大的全球性矿石采购、产品营销网络,对生产能力进行全球布局;通过横向联合,优化钢材产品结构和研发能力,拥有顶尖的板材、长材生产技术。2007年,塔塔钢铁出资113亿美元成功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Corus,获得了公认的知名品牌、领先的技术和广泛的覆盖西方市场的分销网络,取得了预期的协同效应,在接近原材料的市场(印度)上制造原料金属,在终端用户市场进行精加工。
  四是加强运营团队建设,聘请优秀咨询机构。从收购谈判到股权转让、再到收购后的整合是一项庞大且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咨询机构的配合。安米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跨国钢铁公司之一,非常重视收购团队建设,在收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人员组合,确保收购团队的专业性。在2006年收购安赛乐的过程中,米塔尔向咨询机构支付了约1.88亿美元的费用,涉及到投资银行、法律、财务、税务等各类专业顾问,全面分析目标企业未来销售增长、利润增长、变现能力、市场份额等信息。安米还持续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在全球吸引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集团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来“淬炼”人才,实现了全球钢铁领域人才的集聚效应与优化配置,这也是其能够快速开展收购,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是推动公司战略、理念、文化深入融合。在跨国收购过程中,收购方需要确保收购重组后的绝对控制权,结合东道国和目标企业的文化情况,按照公司发展模式改造被收购对象,使其真正融入到公司中。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实施收购后,能非常清晰地进行整合、管理,注重不同团队之间的文化融合,追求最大的协同效应。
  他山之石
  米塔尔成功收购安赛乐的策略
  2006年1月27日,米塔尔钢铁公司宣布出价186亿欧元收购安赛乐钢铁公司,此举震惊全球钢铁行业。当时,这两家公司为全球前两大钢铁集团,此次收购堪称全球最大的钢铁收购战。米塔尔对安赛乐进行研究后发现,其所有分厂分布与米塔尔完全没有交叉点,且股票极为分散,估值又相对较低,故而收购安赛乐存在可能性。然而,安赛乐具有强烈的欧洲企业自豪感和独立性,其股东和管理层对米塔尔的家族式管理及印度裔背景存在一定抵触情绪。
  为抵御米塔尔的收购,安赛乐采取了提高股息分红、引进“白衣骑士”等一系列措施。面对安赛乐的反收购措施,米塔尔全方位主动应对:米塔尔不断收买、分化安赛乐的股东阵营,数次放出风声称大量股东已接受收购要约,不断瓦解股东尤其是容易摇摆的中小股东;2006年5月22日,米塔尔宣布将收购报价提高到258亿欧元,以每股37.74欧元的价格在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股市上收购安赛乐股份,彰显出其强烈的收购决心和对安赛乐价值的认可;米塔尔虽本身为印度公司,但总部已迁至英国,并不断淡化自身印度公司的身份,以西方阵营中的一员出现在国际舞台;为减少欧盟委员会对欧洲钢铁市场发生垄断的担忧,米塔尔积极提供各种数据和方案,证明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对市场的积极影响;米塔尔在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出访印度时,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希拉克不得不支持收购;米塔尔针对卢森堡政府加快出台的收购法,在媒体上不断施压,给卢森堡扣上地方保护主义、种族歧视等帽子,迫使其表态收购由安赛乐全体股东决定,出台的收购法也相对中立;米塔尔在第一次提价遭拒绝后,公布了一份商业战略规划,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核心利润提高41亿美元,以反驳安赛乐对米塔尔只注重企业规模而忽视利润增长的批评。
  经过一系列努力和谈判,米塔尔最终于2006年7月26日宣布已控制了安赛乐集团近92%的股权,完成对安赛乐的收购,世界超级钢铁集团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由此诞生。
  趋势探针
  国际钢铁收购权重因素已变
  郭达清
  在当前“逆全球化”与“贸易回流”的大背景下,将关键行业企业和可观的就业岗位把控在自己手中,正显得愈加重要。受此影响,短时间内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像米塔尔收购安赛乐那样的国际性商业收购,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如东南亚等地的新兴钢铁市场,则存在收购的潜力。
  从上述因素叠加需求的变化和当前蓬勃发展的科技来看,未来钢铁行业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扮演的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在发达国家和实力强大的发展中国家,钢铁行业将更多地回归其本源——更先进的原材料供应;在新兴市场,其简单粗暴地依靠规模吸引外部投资的作用可能会更明显。同时,未来钢铁海外投资或将更注重所在地市场潜力、资源能源禀赋、营商环境等要素,投资热点区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