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当前,传统制造业面临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发展契机,然而不同企业数智化转型进度和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推动数智化转型的动力不足。

图为温菲与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记者交流。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萍安钢铁炼铁高炉车间技术员温菲提出5点建议。
一是构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新生态。建议国家出台传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专项规划,分行业、分阶段引导建立转型路径与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全面推进充电桩、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车流、人流、物流在数字基建大平台上充分汇聚、融合、提升,为产业数智化转型搭建良好生态基础。
二是加强与高科技领域企业或机构合作。建议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强与华为等高科技领域企业或相关技术研发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全面诊断,建立数智化转型规划,并解决技术支撑问题。
三是广泛应用拓展AI(人工智能)技术。建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使其与AI深度融合,逐步推进全流程数智化,建设智慧工厂。应用AI技术可以优化生产流程、预测潜在问题,通过对企业成本、能源、营销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供智能决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及工人的劳动强度。
四是培养、引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建议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计划,鼓励学校从初中即开设智能化工具应用课程。针对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可通过对外招聘或者内部培养,提高员工技术水平,进而解决问题。
五是支持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建议设立国家级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专项基金,对中小企业数智化设备更新给予一定财政补贴;通过税收优惠或数智化转型低息贷款等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设立国家级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中心,建立数智化转型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可以建立同行业或跨行业数智化转型联盟,通过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