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吕兵 报道
3月19日晚,中信特钢(000708.SZ)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2.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1.02元/股。
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中信特钢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深化“极致成本、极致效率”攻关和科技创新驱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公司全年完成钢材销售1889万吨,出口销量220.2万吨,利润总额稳居钢协重点企业前列,以全国2%的钢铁产销规模实现了超过20%的利润贡献,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抗周期发展韧性。2024年,该公司再次荣获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A+(极强)和中国钢铁企业ESG评级AAA。
中信特钢在稳步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始终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保持连续且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2019年整体上市以来,连续六年现金分红比例占归母净利润的50%左右,分红累计达到近195亿元。
在钢铁行业面对外部挑战增多、市场内卷加剧的2024年,中信特钢这个特钢龙头依然保持稳健的业绩,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呢?从该公司今年的年报中我们能读到一些这个庞然大物的智慧。
紧跟市场脉动调整品种结构
2024年,中信特钢多措并举克服市场需求大幅下滑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强市场导向、用户应用技术研究,深耕细分市场。该公司抓住轴承、新能源汽车、油气电力等行业发展契机,积极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品牌产品轴承钢销量同比增长6%,能源用钢销量创历史新高。ZF、大众等汽车用钢国产化项目销量同比增长38%,新能源汽车用钢销量同比增长29%;线材高效品种桥梁缆索、弹簧钢丝、紧固件用钢分别同比增长30%、23%、20%。81个“小巨人”项目全年销量738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03%,同比增长10%。“两高一特”产品再立新功,全年销量同比增长23%。丰富的品种、广阔的下游和灵活的产出为该公司平滑了个别行业下行的波动。
致力从“0”到“1”创新突破
2024年,中信特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46.0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39%,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4.21%,较上年同期增长0.31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数量5010人,较上年同期增长2.94%。
中信特钢旗下企业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兴澄特钢成功开发世界最大直径1320mm连铸合金圆坯,连续5次打破世界纪录;120mm高韧性要求石油炼化用钢国际首发;100mm厚9Ni钢再次突破超大厚度承压设备用镍系低温钢规格极限,填补空白;成功开发第一批直径1000mm特大断面的P92连铸圆坯,填补国内外空白;成功开发低锰无铌船板DH36,通过九国船级社认证。大冶特钢高铁轴承钢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航空发动机用轴承钢M50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并应用于SKF、Schaeffler、FAG等航空轴承海外工厂,成为国内唯一通过国际航空企业主机厂认证的企业;成功研发国产大飞机管路件、紧固件等关键核心部件用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青岛特钢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天津钢管助力中石油塔科1号探井首破万米大关,高温高压、高抗挤毁等多个特殊环境用管实现国内首发。浙江钢管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面向国家重大工程,今年还突破了盾构机主轴承用连铸大圆坯、燃气轮机拉杆用高温合金、2200兆帕级超高强度桥梁缆索用钢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面向国家能源安全,解决了深海钻采用高可焊性、高疲劳寿命钢悬链线立管和高温耐腐蚀油井管技术难题;面向国家科技前沿,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提供滚珠丝杠、RV减速机关键材料、谐波减速机关键材料、直线导轨、拉力器等材料,并已实现批量供货;面向低碳绿色发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球轴承关键材料生产的核心技术难题。
再续并购“神话”,天津钢管业绩再攀新高
中信特钢继2017年并购青岛特钢、2018年并购靖江特钢、2019年收购浙江钢管后,于2023年收购的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又复刻了特钢并购一家成功一家的“神话”。天津钢管从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通过中信特钢3年多的赋能,已一跃成为中信特钢重要子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达到6.79亿元,不仅自身快速成长,也成为中信特钢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业务板块。
持续夯实管理可靠根基
中信特钢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可持续的公司治理,持续深化治理体系,公开透明披露信息,积极维护良好的投资者关系,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2024年,该公司荣获“新财富杂志最佳上市公司”“杰出IR团队”“杰出ESG价值传播奖”等奖项,并连续五年获得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A级评定;《基于大数据的企业风险内控自动化预警系统及方法》获首个管理类发明专利;《基于全域全员的风险合规文化生态圈建设与实践》获评2024年度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同时,2024年,该公司董事会战略、风险及ESG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三层四级”ESG管理架构,全方位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管理全过程。2024年,该公司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荣获多项ESG奖项,有关ESG评级表现均处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
数智赋能可持续发展
中信特钢构建敏捷数字化协同机制,全面打造数字化产线,升级铁、钢、轧、能、环、研六位一体的数字化水平,建立研、产、供、销、服务全链条数字化体系。同时,该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引领”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双重优势,打造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企业,为其注入“制造绿色”活力,履行特钢担当和企业社会责任。
该公司自主开发的“一总部,多基地”双碳信息化平台同时斩获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产品碳足迹PCF符合性认证,为国内首创。与世钢协联合举办“国际 LCA 暨产业链协同创新低碳发展大会”,与国内外25家优秀企业开展绿色低碳产品探索合作。同时,该公司持续研发生产高性能能源特钢材料,用于风电、光伏、水电、氢能等,助力绿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制造绿色”。
2025年目标锚定清晰,擘画发展蓝图
中信特钢始终将业务聚焦于特钢领域,以打造“精”品“特”钢为己任,深挖潜力,持续创新,敏锐洞察市场,致力于构建“四足鼎立,一枝独秀”的产业格局。关注客户需求变化,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四化”产品(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坚持打造“汽车、轴承、能源”三强品牌,深耕高端细分领域。通过技术升级、多基地产线专业化协同分工、品种质量调整提升、服务模式创新等举措,成为差异化产品定价权的拥有者、同质化产品定价权的创新者、特钢领域标准的制定者,持续强化该公司综合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力争到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创新能力显著、质量品牌突出、国际业务突显、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高韧性发展,实现“碳达峰”,围绕“四足鼎立,一枝独秀”的产业格局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特钢产业,打造形成特钢生态圈。
这个“大块头有大智慧”。未来,期待中信特钢这个特钢航母继续乘风破浪,带领中国特钢走向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