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胡惊雷仔细观察新下线硅钢产品的边部卷曲情况。(武钢有限 供图)
在宝钢股份武钢有限硅钢生产一线,有一位矢志打造“钢铁皇冠”的技能大师——硅钢部热处理首席操作工胡惊雷。这位从技校走出的“武汉工匠”,扎根武钢近30年,先后攻克60多项技术难关,15项技术指标刷新历史,为三峡电站等大国重器装上“中国芯”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日,胡惊雷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6年,胡惊雷成为硅钢厂一名操作工,至今共自学了30余本专业书籍,随身记录了18本技术笔记,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这让他仅用一年时间便从操作工晋升为班长,荣膺武钢“技术状元”。2008年,32岁的他成为三分厂热处理CA16线最年轻机长,带领团队开启高端硅钢的国产化发展之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端硅钢产品的生产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看到这样的处境,胡惊雷憋着一股劲儿,下决心要改变被动局面。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组织团队进行技术攻关,跟踪每一个实验钢卷,反复调试、分析验证,试验做了几十轮,一奋战就是几天几夜,带领机组一次又一次向“不可能”发起冲锋。
经过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长期实践,他摸索出“全国产化高磁感取向机组脱碳退火操作法”并形成标准向同类机组推广使用。在他和工友的努力下,产品合格率提高了10倍多,能够稳定生产550千伏大型变压器用高端硅钢产品。2009年,武钢采用国产取向硅钢制造的大变压器首次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实现了水电工程大变压器国产化。如今,宝钢股份已成为全球取向硅钢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种最全的企业,助力众多大国重器装上了“中国芯”。
创新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胡惊雷认准的事坚决要搞出名堂来。在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30多年无法解决的难题,即氧化镁涂层结垢。胡惊雷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胡惊雷终于找到一种极为巧妙的解决方法,发明出“控制氧化镁涂层机结垢飞溅装置”,用极少投入彻底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使涂层辊使用周期延长1倍,年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该成果得到业界普遍认可,荣获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
除了醉心于攻克科技难关外,他还执着于推进设备国产化。面对取向连退机组氧化镁涂液无进口过滤系统的问题,胡惊雷发明了一款适合国产氧化镁涂液的过滤系统,填补了国内氧化镁涂液过滤系统的空白,价格比进口设备便宜95%,大幅提高了高端取向硅钢产品质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核电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胡惊雷再次站上潮头,积极参与和推动硅钢热处理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研发智能控制系统和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推动国产硅钢向“零缺陷”迈进。今天,驰骋在祖国铁路动脉线上的复兴号高铁,长江阶梯发电站白鹤滩、乌东德、向家坝等大国重器都装上了“中国芯”,胡惊雷都全程参与了制造。“每当看到亲手生产的硅钢产品能在大国重器上发挥重要作用,我的内心就满是自豪,这也激励我们在硅钢领域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胡惊雷说。
以他名字命名的“胡惊雷创新工作室”成立13年来,先后取得专利50余项、技术秘密30余项,技术成果荣获国内外大奖30余项,累计创效9800余万元。
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享誉行业的大国工匠,胡惊雷用信念和智慧证明:平凡岗位亦可成就非凡。在这条淬火成钢的奋斗路上,他仍在书写新的传奇。(商胜利 程琳 胡湛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