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球每生产1吨钢约排放1.8吨二氧化碳,而低碳钢品牌正用绿色技术改写这一数字。2024年10月18日,中国版“低碳排放钢”标准正式发布,国内领先钢企也相继发布低碳钢产品品牌。值此第9个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冶金报》推出《中国钢铁绿起来》专题报道,细览品牌档案,分享品牌故事。让我们透过这些跃动的品牌印记,见证中国制造在绿色赛道上留下的钢铁足迹。
品牌档案
我国硬核低碳排放钢品牌一览
中国宝武宝钢股份
低碳排放汽车外板

产品简介

名称/型号:BeyondECO®宝钢低碳排放汽车外板
执行标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T/CISA 452—2024
碳足迹数据:减碳30%
减碳核心技术:废钢循环工艺
第三方碳效等级证书:《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E级
中国首个通过整车技术认证的低碳排放钢零件在沪首发
4月26日,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宝钢股份携手一汽—大众共同发布“中国首个通过整车技术认证的低碳排放钢零件”。该零件的首发是中国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发布会现场
该零件为一汽—大众迈腾翼子板热镀锌零件(CR180BH GI,0.6毫米),成为中国首个通过整车技术认证的低碳排放钢零件。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高炉、转炉添加废钢工艺,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值得一提的是,其原料热轧卷已通过低碳排放钢认证(证书编号:CISAC2FSTBGGF240001),这是钢协《低碳排放钢评价体系》出台后的首个证书。不仅如此,冷轧全工序使用绿电,进一步助力减碳,最终实现该BeyondECO®汽车板产品减碳比例超过30%。
2024年3月,双方启动了“绿钢”合作项目,并于8月份签署《一汽—大众与宝钢股份低碳“绿钢”合作备忘录》,实质性推进低碳供应链合作。双方已经启动了IF钢、BH钢、LA钢等主要钢种的BeyondECO®材料认证项目,同时首个BeyondECO®材料翼子板零件也通过一汽—大众整车技术认证,即将转入量产供货阶段。
当前,宝钢股份已构建起多维度低碳冶金技术矩阵,并在5条关键核心技术路径进行了实质性的验证和投资,可实现的BeyondECO®汽车板减碳范围为30%~65%。2025年底湛江高效电炉投产后,宝钢股份以氢基竖炉为基础的全流程“零碳产线”将全线贯通,可以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汽车板。在汽车用户低碳零件验证和实验上,宝钢股份已经开发近50个BeyondECO®汽车板产品牌号,并与下游20余家汽车用户成功进行约70个车身零部件的冲压、焊接和涂装等全流程验证,基本覆盖整车的关键核心零件。宝钢股份是全球汽车板低碳技术路径最全、投资最大、低碳合作汽车用户数最多、低碳零件验证最多的汽车板供应商。

汽车用钢拆解图
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宝钢股份与一汽—大众正积极推进电炉全废钢及氢基竖炉工艺的认证进程。同时,依托宝钢股份碳数据平台iCD,以宝钢汽车板QCDDS+Eco的核心竞争力和新能源车整体解决方案SMARTeX,全力支撑一汽—大众2030年碳减排战略目标的落地。
鞍钢联众公司SUS 430不锈钢

产品简介

名称/型号:SUS 430不锈钢
执行标准:JIS日标
碳足迹数据:碳排放量为2.946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吨,减碳约50%
减碳核心技术:鞍钢联众公司采用电炉短流程冶炼工艺,以废钢+合金铁为原材料,在减碳的同时,促进废钢资源循环回收利用。
第三方碳效等级证书:UL环保认证
从绿色钢材到万家厨房
在某品牌家电商智能工厂里,一口口崭新的锅具经过精密工序的淬炼,即将奔赴千万家庭的厨房。这些承载着烟火气息的炊具,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道旅程,都凝聚着两个行业领跑者对品质的共同坚守。
从废钢到钢材:低碳基因的源头坚守
在鞍钢联众公司的再生资源仓储中心,430绿色低碳不锈钢的“绿色旅程”开启。区别于传统钢材生产,鞍钢联众公司采用短流程废钢+电炉工艺,通过废钢回收利用体系,让每一块钢材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载体,贴上UL认证标识的430绿色低碳排放不锈钢,即拥有了国际认可的绿色钢材“身份证”。鞍钢联众公司从源头把控材料品质,让“好锅”的基础足够扎实。
从钢材到锅具:双重匠心的工艺共振
当银白色的430绿色低碳排放不锈钢抵达该品牌家电商的生产车间,一场关于“工业美学”的打磨正式开始。该品牌家电商的工程师们针对430的特性,进行复合底的设计,让430绿色低碳排放不锈钢的导热导磁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质检环节,每一口锅都经过严苛测试:“钢材的‘先天优势’需要工艺的‘后天雕琢’,二者缺一不可。”

鞍钢联众公司430绿色低碳不锈钢 用于金属厨具
当绿色与品质融入生活日常,美好便有了最真实的模样。
首钢股份酸洗低碳排放钢

产品简介

产品名称:首钢SOGGREECO®低碳酸洗卷
产品牌号:S75YYJ
产品用途:园艺剪用钢
执行标准:SGXYJ0088-2024《首钢供中山庆琏特殊钢S75YYJ热轧钢带供货技术协议》
低碳评价标准:T/CISA 452-2024《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首钢绿色低碳产品系列企业标准。
碳足迹数据:碳排放量为1.587吨二氧化碳当量/吨,对比传统钢材的降幅为39.74%。
减碳核心技术:转炉废钢添加比例大于40%(42.72%),且冶炼用废钢100%来自下游终端客户回收废钢;首钢股份全流程生产100%使用绿电。
低碳认证:挪威船级社对碳足迹数据及减碳比例进行认证;通过《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E级碳效等级认证。
首钢股份携手中山庆琏发布新一代酸洗低碳产品
2025年,首钢股份与广东中山庆琏合作构建“生产—消费—再生”闭环循环体系,实现废钢100%回收利用,成功开发新一代园林工具用钢S75YYJ,产品性能优异,在国内高硬度、高韧性园林工具用钢领域技术领先。

园艺工具
首钢股份通过转炉冶炼环节废钢比例的提升,且全流程100%使用绿电,实现产品碳足迹降幅超过30%。
2025年3月25日,首钢股份携手中山庆琏举办“携首越山海—低碳琏未来”40%可溯源循环材料低碳项目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河钢绿色低碳产品品牌

产品简介
主标识HINEX Steel®,标志着河钢(HBIS,H)致力于通过工艺、能源、环境(EAF、Energy、Environment,EX)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Innovation,I)实现碳中和(Neutrality,N)钢铁产品的生产制造。
执行标准:《河钢集团低碳排放钢评价技术规范》

河钢绿色低碳产品系列标识
按照L1.6、L1.3、G1.0、G0.5、Z 5个等级分别设定不同低碳排放产品系列标识,即HINEXL1.6®、HINEX L1.3®、HINEX G1.0®、HINEX G0.5®、HINEX Z®。其中L定义为低碳排放钢、G定义为绿钢、Z定义为近零碳排钢。
以HINEX G1.0®热轧带钢产品为例,经WesCarber平台核算,符合河钢低碳排放钢G1.0等级。该产品基于HyMEX-H流程生产,依托氢冶金、大比例废钢等核心减碳技术,经测算,较传统钢材减碳约47%。
高废钢比镀锌低碳排放钢供应国际知名家电品牌
今年1月份,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一批高废钢比生产工艺的镀锌低碳排放钢送往某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各项尺寸满足使用要求,产品质量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后续将用于生产该品牌产品关键零部件。

河钢绿色低碳产品

唐钢智能指挥中心
唐钢积极与高端客户群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展开合作,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与客户共同打造绿色低碳排放钢供应链。为满足客户需求,唐钢深入研究废钢的特性及冶炼工艺,并创新开发转炉双联冶炼技术,同时确定转炉脱磷阶段最佳废钢加入量,保证在实施高废钢比的情况下,转炉终点温度和碳氧含量高比例命中。此外,技术人员还通过优化废钢结构和加入模式,保障熔池温度和脱磷效果,在提高废钢加入比例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标准。
品牌经纬
钢铁绿起来 品牌强起来
樊三彩
“双碳”时代,推出低碳排放钢品牌乃大势所趋,既是企业履行气候责任的“标签”,也是企业开启新维度竞争的“筹码”,更是企业解锁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堪称一场标准、技术与品牌和鸣的绿色变革。
向内看,企业推出低碳排放钢品牌既是自身减排达峰的需要,又为拓展市场提供新潮卖点,还能化被动为主动,以自身标准与国际对话;向外看,低碳排放钢将赋能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减碳,并为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供可交易的价值载体,为全球气候变暖贡献钢铁力量。
愿景如虹,践行维艰。纵有宝钢股份与奇瑞控股、一汽—大众,河钢与宝马、长城等高端车企携手打造绿色低碳排放钢铁材料供应链,首钢股份携手中山庆琏构建“生产—消费—再生”的闭环循环体系等案例,也不能忽视低碳排放钢品牌当前市场应用并不理想的现实,不能忽视当前“钢厂急市场不急”的被动局面。据某钢企反映,企业低碳排放钢产品主要处在认证、小批量试用阶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标准不统一造成的互认门槛、成本高导致的绿色溢价接受难、政策不刚性使得下游用户采购动力不足等,一言以蔽之,低碳排放钢产业链的自循环体系尚未形成。
中国钢铁要真正绿起来,离不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同为新生事物,可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历程中攫取智慧。产业发展初期的购车补贴政策,使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税收减免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同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中长期产业规划,如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达到40%左右……为产业发展划定了清晰的路线图。技术标准制定也为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如在电池安全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电池防火、防爆标准;在充电设施方面,统一了充电接口标准。低碳排放钢品牌的普及推广,也急需这样“给力”的政策支持。
中国钢铁要真正绿起来,离不开常态化、多频次的上下游对接机制。2024年12月6日,世界钢铁协会宣布,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香港“城市土地学会”合作,正式发布关于推动低碳排放钢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应用的合作声明,让中国主要的房地产和钢铁企业自愿承诺推广低碳排放钢的使用,在可行的情况下,在房地产项目的采购过程中纳入低碳排放钢的采购选项。这是一项很有针对性的举措。集装箱、船舶、家电等下游行业均有低碳转型的诉求,强化对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形成先期优势。
此外,中国钢铁要真正绿起来,还需紧握加入全国碳市场、2026年1月1日欧盟碳关税落地等一系列机遇,推动低碳排放钢在市场中“游泳”,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公平竞争,获取品牌溢价,实现商业价值,驱动生态重构。因此,只有产业链真正“转”起来,钢铁材料绿起来,中国钢铁品牌才能不断强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