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
从国内看,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国家强调逆周期调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积聚成长,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外部冲击与国内政策托底的相互交织下,钢铁市场信心频繁波动,叠加下游需求不足、供给端仍呈高位、成本端波动下移等影响,国内钢材价格仍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0日,兰格钢铁全国钢材综合价格均值为3624元/吨,同比下跌501元/吨,跌幅为12.1%。
笔者分析认为,造成今年初以来国内钢铁市场价格下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下游需求有所不足。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今年1月—4月份,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05亿吨,同比下降1.5%。据调研,建筑钢材的成交量仍低于上年同期,也从另一个数据角度反映房地产拖累用钢需求仍在延续,建筑钢材市场需求仍有不足的现状。截至5月20日,兰格钢铁网统计的全国20个重点城市建筑钢材日均成交量为10.63万吨,同比减少1.70万吨,同比下降13.8%。
从板材成交来看,今年初以来由于贸易摩擦增加,国内出口企业在关税实施前抢出口,板材成交保持相对韧性,热卷出货量同比小幅下降,而中厚板出货量有所上升。截至2025年5月20日,兰格钢铁网统计的全国重点城市热轧卷板日均出货量为3.80万吨,同比减少0.13万吨,同比下降3.3%;全国重点城市中厚板日均出货量为5.02万吨,同比增加0.18万吨,同比增长3.7%。
二是成本端波动下移,对市场支撑作用有所减弱。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0日,日照港61.5%PB粉均价为780元/吨,同比下跌130元/吨,同比下跌14.3%;唐山二级冶金焦均价为1343元/吨,同比下跌653元/吨,同比下跌32.7%;唐山重废均价为2315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340元/吨,同比下跌12.8%。由于原料价格下降,成本端同比下降明显。据测算,普通方坯成本同比下降459元/吨。
三是供给端仍呈现高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3.45亿吨,同比增长0.4%;钢材产量为4.80亿吨,同比增长6.0%。分钢材品种来看,除了钢筋产量同比下降0.9%外,其他品种产量同比均有3.3%~8.3%的增长,供应端的增长也对钢材市场形成压力。
当前,“抢出口效应”短期内仍有成效,钢材出口呈现明显增长态势,缓解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份,我国共计出口钢材3789.1万吨,同比增长8.2%;但钢铁行业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继续回落,贸易保护势头加剧,贸易救济调查关税也在逐步落地实施,将对后期钢材出口形成较大抑制。
从刚刚公布的宏观数据来看,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较3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1月—4月份,房地产累计同比降速较1月—3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1月—3月份下滑0.3个百分点,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也呈现下滑0.2个百分点的局面;反映国内钢材需求的稳定性仍有所不足,叠加南方高温多雨季节到来,市场供需矛盾将有所显现,在目前中美关税战缓和的情况下,钢材市场在短期反弹后仍面临回调压力。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仍处于“供强需弱”的困局之中,市场震荡下行,企业效益相对薄弱。长期来看,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及市场稳定仍取决于供需关系平衡;目前我国稳经济存量和增量政策不断出台落地,但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叠加部分下游行业需求不足,钢铁行业仍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在此形势下,钢铁企业应实施精准产能调控,建立动态供需匹配机制,通过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柔性化生产。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重点布局氢能炼钢、短流程冶炼等绿色技术突破,加速高端特种钢材的研发应用。建议构建“三化协同”发展模式,即以工艺革新推动绿色化转型、以产品升级带动高端化发展、以数字赋能实现智能化运营,通过实施“产能做减法、价值做加法”的“减量提质”战略发展路径,方能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空间。(王国清(作者系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