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通讯员 张馨 报道
图片均由中冶武勘提供
从手执测绘仪到构建数字孪生体,从二维图纸到全息工厂模型,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武勘)70年来始终将“创新基因”深植企业发展血脉,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与深厚的数字化技术积累,打造了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工厂标杆项目。站在“十五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中冶武勘这支诞生于1955年的先锋劲旅,用70年技术积淀谱写着“数智赋能实体”的新时代答卷。
“数字双胞胎”筑基,全流程“透明化”管控
在工厂中央控制室的巨幅屏幕上,通过构建覆盖全厂的数字双胞胎——数字孪生系统,正实时映射着工厂全貌。这套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双胞胎”,建设了地下地上一体化、室内外一体化、全要素、全流程、高精度数字孪生体,打造数字工厂的基础底座,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的空间格局,为规划设计、工程技改、智慧应用提供了详尽的数据支撑,避免了数据重复采集、隐蔽工程造成的停工停产等问题。

宝钢股份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在宝钢股份,从人工测量仪器的叮当作响,到数字孪生平台中跳动的亿万数据流,从第一代工业企业总图信息管理系统到如今构建覆盖“空-天-地-井”四维感知体系的智慧工厂,实现了国内冶金领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0”到“1”的突破。中冶武勘人用4个技术代际的跨越,诠释着“测量精度就是工业精度”的永恒追求。

酒钢数字孪生平台
在酒钢集团,中冶武勘构建了“1+1+4”模式,建设了1套地理信息基础测绘数据、1个地理信息数字孪生平台和4个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总图、管网、土地资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传统测绘的二维坐标采集,到三维数字孪生体;从单一厂区的局部数据治理,到实现钢铁、有色、电力能源等跨产业面积达127.99平方公里空间数据的“时空一张图”管理;从单台设备定位测量的厘米级误差控制,到实现钢铁、有色、电力能源等六大产业板块海量数据毫米级空间对齐。中冶武勘数智应用技术团队完成了国内冶金行业集团式管控跨产业数字孪生系统的“从无到有”突破,为酒钢集团在管理决策、发展规划、项目设计、建设施工及相关专业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日照钢铁,三大前沿技术引擎构建起虚实交融的“钢铁数字双胞胎”。中冶武勘将二维图纸、三维模型、地下管线等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为“一套底板、多域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提供精准三维现状图,统一建设、维护避免多部门重复采集,降低30%以上数据维护成本;通过专题地图服务赋能业务系统调用,彻底变革架空管网等复杂设施的可视化管理模式。
“AI哨兵”值守,“智慧环保”护航
在工厂智能监控中心大屏幕上,一套先进的智能监测系统正实时展示着全厂的气体排放监测数据。工厂通过部署在全厂各处的智能在线监测设备,构建起覆盖生产全流程的超低排放智能监测网络,实现了对废气排放浓度、温度、流量等关键参数的秒级监测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并通过全厂三维场景直观展现。工厂可通过丰富的可配置式的报警规则,实现预警并联动治理设施的精准调控,确保工厂各项排放指标持续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柳钢智慧环保超低排放一体化管控平台
在柳钢集团,针对长流程钢厂厂区工艺复杂、分散及人员不足带来的环保监管难题,中冶武勘环保数智化业务团队研发了视频AI智能分析平台,为钢铁企业量身定制了环保“AI哨兵”,实现24小时不间歇“站岗”,实时精准识别异常烟雾、异常颜色、异常粉尘逸散,毫秒级响应异常排放并自动报警,管理人员只需通过监控大屏和移动手机端,即可实时接收预警,实现监管效率大跃升。此外,超低排放一体化管控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污染追溯、远程治理等智慧化、智能化功能,让环境数据“活起来”“用起来”,成功推动柳钢集团从传统“人防”向智能“技防”转型。

柳钢环保集中管控中心
为助力钢铁行业绿色转型,锚定低碳赛道,中冶武勘环保数智化业务团队创新研发了碳管理平台,构建了覆盖“监测-核算-分析-优化”全链条的碳管理体系。该平台可精准核算各生产环节碳排放量,并运用可视化技术追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基于智能分析,该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工艺优化建议、能源结构调整方案等在内的个性化减排策略,实现从被动监测到主动治理的转变,为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智能的技术支撑。
“智慧安全大脑”赋能,全流程“零事故”屏障
当深夜的钢厂响起智慧安全平台的蜂鸣警报,一场潜在的安全危机正在被科技力量悄然化解。中冶武勘开发的钢铁冶金重大安全风险智慧监管系统,如同给工厂装上了“智慧大脑”和“千里眼”。该系统将钢厂煤气管道、液态金属等危险源全部纳入24小时监控网络,达到提前感知并预警的目的。自投入运行以来,这套系统已实现重大隐患100%整改率,不仅能自动关闭阀门、启动通风等应急措施,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还是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让传统的高危生产变得可知、可控、可防,让工人安心生产、企业放心运营。

昆钢煤气安全集控系统
在昆明钢铁,通过部署钢铁冶金重大安全风险智慧监管系统,为工厂装上了全天候的“安全卫士”。这套系统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24小时监控着煤气泄漏、液态金属等危险源,通过智能分析提前发现隐患,及时发出警报。当风险出现时,该系统能快速定位问题并指导处置,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既保护了工人安全,又避免了经济损失。这项由中冶武勘牵头完成“钢铁企业重大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丰硕,已经成为行业标杆。该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先后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国测绘学会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等。此外,该成果还入选了工信部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以及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2024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十大案例。这些荣誉印证了该成果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为钢铁行业安全生产树立了新标杆。

鄂钢液态金属安全管控系统
在鄂城钢铁,中冶武勘打造了“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开创性地融合了工业互联网与5G+北斗定位技术,为钢铁厂装上了“数字神经系统”。该项目通过将生产设备、作业人员和管控系统深度互联,实现了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的全方位智能管控,就像给整个钢厂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更打造出可复制的“鄂钢方案”。

大冶特钢重大危险源区域人员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在大冶特钢,为强化高危区域人员安全管控,中冶武勘数智应用项目团队创新构建了人员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以人员安全管控为核心,实现对人员位置、活动轨迹及安全装备佩戴情况的实时监控,被员工亲切地称为“电子保镖”。这一创新方案显著提升了大冶特钢安全监管水平,有效预防了因人员聚集引发的安全事故,为高危作业环境构建起智能化防护屏障。
七十载初心不改,新征程使命在肩。回望七十载征程,中冶武勘以测绘仪丈量山河的初心,正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继续书写着工业文明的崭新篇章。以“智”提效、以“绿”增值、以“安”固本,这支先锋劲旅将数字化转型的答卷镌刻在每一条智慧产线上——从传统基建到智能建造,从工程服务到数智赋能,中冶武勘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数智融合”的深刻内涵。面向“十五五”,中冶武勘必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数据要素为墨,在新型工业化征程上描绘出更多智慧图景,让70年的技术积淀在数智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