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吕林 报道
2025年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会及设备展上,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华为联合发布了六大创新成果,旨在解决矿山等传统行业人工智能(AI)开发长期存在的“作坊式”、高门槛、难复制等痛点,推动AI开发模式从“作坊式”向“工厂式”升级。
这批成果依托双方自2022年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核心包括基于盘古大模型的矿山AI新场景、实现“一网承载”的新一代工业生产环网,以及支持低代码开发的“仓颉”智能体平台等,旨在为能源及重工业提供可规模化复制的智能化转型路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强,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副总裁陈银绪到会致辞。

发布上,刘强表示,自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双方依托联合创新中心,以云鼎科技为数字化先行者,深度融合华为技术生态优势与山东能源丰富行业场景优势,联合攻克人工智能、切片网络等关键核心技术,合作领域从煤炭主业逐步延伸至化工、高端制造等多个板块,一系列数智化成果正为传统能源产业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要求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然而,传统AI开发模式碎片化的问题导致行业经验无法沉淀,阻碍了AI的规模化落地。同时,井下网络长期面临架构复杂、多网并存、运维困难、易发网络风暴等挑战,难以承载智能化业务对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差异化需求。
此次发布的六大成果,正是为了结构性解决上述难题。
一是矿山大模型新场景:聚焦多模态能力落地,基于视觉技术实现甲烷传感器监测、压滤机异常识别,提升巡检效率;在赵楼煤矿部署煤泥浮选智能控制系统,使浮选药耗降低0.05kg/t、精煤产率提升0.1%;依托NLP技术构建安全生产知识问答系统,知识获取效率提升超50%;在兴隆庄煤矿实现煤仓卡堵、人员入侵等全环节智能监管,降低事故风险。
二是综合承载网:以SRv6、FlexE硬切片技术打造工业生产环网,实现“一网承载”矿井全业务,具备5/10万兆大带宽,支持链路智能切换与分钟级故障定位,满足未来5-10年智能化发展需求。
三是班组协同交互通讯系统:研发煤矿行业首款矿用本安型骨传导耳机,融合双重降噪算法,在杨村、滨湖等矿井实现工作面任意位置即时通信,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区队协作效率。
四是云鼎仓颉智能体平台:通过低代码编排降低开发门槛,构建企业级安全体系。目前已实现知识获取从小时级缩至秒级,数据分析耗时压缩至3分钟,设备预测性维护闭环管理落地。
五是云鼎神农数字化平台:以“应用组装+系统集成+AI开发”为核心,解决企业80%通用数字化问题,已在36个项目落地,累计创造超千万元经济效益,当前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
六是非煤矿山智能化解决方案:整合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全环节能力,提供井下环网、综合管控平台等设备与系统,已在武穴民本矿、陕西庞家河金矿、锡铁山铅锌矿等项目成功应用。
发布会上,陈银绪表示: 此次山东能源与华为联创成果的集中发布,标志着双方已成功验证了一套将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行业知识(Know-How)深度融合的“工厂式”开发模式。这套模式正从煤炭行业走向更广泛的矿山、冶炼、化工等重工领域,为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具备高复制价值的实践蓝图。

在矿山领域外,云鼎科技还发布了“伏羲化工大模型”。该模型通过深度融合化工工艺机理、专家经验、设备及质量数据等训练而成,已在榆林能化、鲁南化工、未来能源等化工企业落地应用。
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副总裁吴海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张建明,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冯恩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孙继平,云鼎科技副总经理曹怀轩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言,共同见证成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