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郭达清
2019年10月9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社会展示了“航空地质一号”固定翼飞机模型。
“航空地质一号”固定翼飞机是目前全球首架且唯一一架集重力、磁场、航空摄影、高光谱遥感等于一体的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测量平台,在航空物探、航空遥感调查等方面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机具有双发增压、安全平稳、节油环保、长航程、超低空飞行性能,能够同时开展航空重力、磁力、电磁场、航空高光谱、航空遥感摄影等多方法调查,可在砂尘、低温、湿热、盐雾、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工作,既可应用于高山、高原区的航空物探遥感调查,也可用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和海域地质调查工作,可用于基础地质、能源、矿产、灾害应急、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等多个领域,是我国航空物探遥感调查在仪器设备和改装技术全面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航空地质一号”是在引进的空中国王350ER飞机平台基础上,根据航空物探遥感装备技术特点和工作要求,经过专业改装专门从事航空物探遥感调查任务的专业调查飞机,飞机改装的相应知识产权归中方独有。“航空地质一号”获得了美国FAA认证(美国航空管理局适航证),也满足中国民航的飞行要求,可在中国、美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飞行测量。该机可在200—10000 米海拔高度范围飞行,航速可控制在280-500 千米/时范围内,最大航程达4000千米。
自2018年10月“航空地质一号”投入使用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已在青藏地区羌塘盆地和南海海域开展油气资源航空物探调查、航空物探多目标调查等工作任务,共计完成5万测线千米,取得了很好的地质调查效果。下一步,该飞机将广泛应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土壤质量调查、生态地质调查等多个领域,将在支撑国家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航空地质一号”有关背景材料
“航空地质一号”的飞行平台围绕大航程、多用途、安全、经济、实用的总体目标要求,最终选择美国德事隆航空比奇飞机公司生产的空中国王350ER飞机作为飞行平台。基于该飞行平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根据航空物探遥感装备技术特点和工作要求,与美方公司完成了飞机的专业改装实施,具有双发增压、安全平稳、节油环保、长航程、超低空飞行、环境适应性强等性能,可在200—10000 米海拔高度范围飞行,航速可控制在280-500 千米/时范围内,最大航程达4000千米。改装设计独特、工艺技术含量高,飞机改装的相应知识产权归中方独有。
与以往航空物探遥感调查相比,“航空地质一号”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高度集成、改装技术先进:飞机上配备了国际先进的航空重力、航空磁力、航空高光谱、航空摄影等调查系统。利用高度集成改装技术,克服了4套系统间的相互干扰,测量指标均满足调查要求。这是全球唯一一架集重力、磁场、航空摄影、高光谱遥感等于一体的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探测平台,是我国航空物探遥感调查在仪器设备和改装技术全面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实现了地表和浅地表、地下一体化的立体化调查:航空摄影、高光谱遥感能够实现地表和浅地表自然资源观测,航空重磁测量系统可实现对地下自然资源的探测。通过航空物探遥感综合调查,可快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由地表到地下的立体化调查。
可在全疆域进行航空物探遥感调查:解决了大航程、远距离航空物探遥感调查难题,既可以在平原、丘陵、高山、高原地区,也可以在以往难以到达的海域开展航空物探遥感调查,能够满足全疆域调查需求。
提高了调查精度和效率。四种方法同时测量,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地球物理多解性难题,提高了对目标体探测的精准度,又大幅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