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老铁,搭把手!”
——山钢集团这样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

2020-05-20 08:40:00

  本报通讯员 赵腾 罗剑

  5月15日早晨,山钢集团莱钢集团运营管理部检修管理室业务经理李斌拨通了电话说:“老铁,希望今年你们能再搭把手,争取突破去年的合同额。”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们之间何止是搭把手,更是要携手并肩闯出一条合作共赢路。”山钢莱芜分公司运营管理部业务经理张飞在电话里回应道。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莱钢集团承揽的莱芜分公司相关产业合同额达4亿余元。李斌和张飞两人也是在这过程中成了铁哥们儿。
  近年来,山钢积极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加强协同联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将金融、科技研发、信息化、耐材供应、钢结构建筑、冶金机械加工等产业板块拧成“一股绳”,形成以合作谋共赢的多元发展格局。今年前4个月,山钢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协同业务金额达22.2亿元,同比增加66%。
  发布“红名单” 促进“比学赶帮超”
  “要持续推动山钢内部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协同质量评价常态化机制,实现内部产业的优胜劣汰。”山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在今年初召开的2020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从此,聚合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安全高效的钢铁产业生态圈,成为山钢发展的新目标。
  构建安全高效的钢铁产业生态圈,需要山钢各单位协同联动、通向发力,也需要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产业协同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科学规范的产业协同体制机制,是山钢不断做强做大现有业务、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早在去年10月份,山钢各权属企业就以《产业协同内部市场准入暂行办法》为指导,进入了产业协同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实现了集申报、评审、发布、确认于一体的线上管理闭环,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供需双方协同发展的“脉络”,打造出以市场化为前提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今年2月份,山钢2019年度内部市场产业协同“红名单”发布,在产业协同方面管理能力强、经济偿付能力好、对外信用形象好、营运能力突出的山钢济钢、莱钢集团、山钢日照公司、山钢房地产公司、山信软件公司等单位入选。这些入选单位成为山钢各权属企业竞相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随着“红名单”的发布,山钢各权属企业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发挥产业协同优势 构建命运共同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山钢莱芜分公司原料供应紧张,每天约有3000吨原料缺口。为此,该公司与山钢日照公司及时沟通采购烧结矿等相关事宜,并获得了山钢日照公司的通力配合。今年1月9日,第一批烧结矿顺利到达山钢莱芜分公司料场。截至目前,该公司今年已累计采购山钢日照公司30000吨原料。山钢莱芜分公司炼铁厂办公室主任王继永表示:“山钢内部的产业协同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山钢一家亲’的温暖。”
  在济钢,产业协同呈现出产业化、项目化、集约化发展的特点。2019年,济钢存续子(分)公司与山钢日照公司开展多项业务,产业协同业务额达51.8亿元,较2018年增加28.3亿元。今年前4个月,济钢存续子(分)公司与山钢相关单位产业协同业务额达16亿元,同比增加6亿元。济钢旗下的济南鲁新建材公司通过与山钢莱芜分公司开展产业协同发展,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规模效益。济钢城市矿产科技公司、济钢物流运输公司、济钢冷弯型钢公司、济钢合金材料科技公司等单位,通过与山钢莱芜分公司、山钢日照公司开展产业协同发展,业务量不断攀升。
  在济钢运营管理部市场开发室业务经理王国才看来,山钢产业协同的整体优势、科学规范的运作模式和各权属企业的通力配合,是济钢产能调整以来济钢各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山钢日照公司从供需方面深入挖掘潜在合作单位,提高与济钢、莱钢集团、莱芜分公司等单位的产业协同效率。
  在山钢产业协同发展的布局下,各权属企业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高层营销”助力外延式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协同融入下游产业,不断提升客户‘黏性’。”这是侯军多次提出的对产业协同的新要求。
  去年4月份,山钢高层营销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成员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13位集团领导人和5位有关单位负责人,高层营销模式正式实行。高层营销为山钢产业协同打开了一扇门,推动了各权属企业休戚与共,实现共创共赢。
  乘着高层营销的东风,山钢日照公司深挖外部协同市场,依靠成熟的中厚板轧制技术和复合板轧制经验,成功与山东青岛力晨科技公司签订复合板合作协议。这不仅提高了山钢日照公司全品类产品的供应能力,还迈出了山钢外延式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步。随后,金融、信息技术、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等也纷纷走出去,山钢外部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出量效齐增的可喜局面。
  目前,山钢已经构建起内联式、外延式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出原燃料供应、钢结构用钢、冶金机械加工、耐材供应4个重点协同项目,以“高层营销”为核心的产业协同战略发展框架逐步清晰。下一步,山钢将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产业链意识,加快内外产业协同平台化运作;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拓展产业协同的广度和深度,聚焦产业协同价值创造,实现整体补强、效益最优;加快集团内部产业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盈利水平;快速适应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与相关方构建具有产业协同特色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冶金报》(2020年05月20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