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攀钢钒钛股份携手大连融科发力钒电池产业——

钢企加速落子储能领域

2022-11-02 08:16:00

  本报记者 樊三彩
  10月12日,鞍钢集团攀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钒钛股份)发布公告称,其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连融科)近日签署协议,决定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合资公司——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钒融储能)。其中,钒钛股份占注册资本的51%,大连融科占注册资本的49%。交易完成后,钒融储能将成为钒钛股份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
  根据公告,钒融储能主要业务涵盖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租赁等。钒融储能将在2022年内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此为第一阶段;2023年—2024年,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此为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钒电解液定价机制和创新商业模式,推动钒电池储能商业化进程,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公告称。
  当前,主流市场声音认为,钒电池行业正处于商业化应用前夕。钒电解液是钒电池系统容量组件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而拥有钒资源的企业将有着莫大的发展优势。钒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目前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含钒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大、耐磨性好等优良特性,与此同时,钒还可应用于化工行业、可充电镍氢蓄电池或钒氧化还原蓄电池等储能领域。国内钒钛资源龙头企业钒钛股份的这一举动,意味着其正式跨入了储能领域。
  借资源优势
  积极打造储能领域竞争力
  “本次对外投资符合公司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司储能领域综合竞争力。”钒钛股份在10月12日的公告中称。
  钒钛股份在储能领域的布局早有苗头。今年7月15日,钒钛股份(000629)在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回应“公司是否会布局钒电池领域”时表示,将积极与行业内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钒在包括储能在内的非钢领域的应用;近期在调研中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钒钛股份将努力与其他钒储能产业链企业加强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钒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主动融入钒电池储能产业链。此次成立合资公司便是具体实践的大动作。
  这一举动,也十分契合鞍钢集团的整体战略部署。今年3月31日,鞍钢集团在第三极规划启动会上,明确要加快构建“双核+第三极”产业发展新格局,特别提到“做强做优做大钒产业”;7月6日,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在攀钢调研时强调,“落实‘双核’战略,培育第三极,攀钢有基础、有潜力、有需要,必须服务、服从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把钒钛产业培育成为未来发展的第三极。”钒钛股份此次成立合资公司,在储能领域发力,体现了鞍钢集团提出的第三极“新的利润增长极”功能,也符合“把钒钛产业培育成为未来发展的第三极”的发展方向。申万宏源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钒钛股份作为鞍钢集团在钒钛产业的唯一上市标,未来有望获得集团更大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内部资源整合和钒钛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
  毋庸置疑的是,攀钢落子储能领域,有着很强的资源优势。钒钛股份钒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钒制品产能全球最大,已具备钒制品(以V2O5计)4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拥有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中钒铁、高钒铁、钒氮合金、钒铝合金、钒电解液等系列钒产品,已成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和品种齐全的钒制品生产企业。其中,钒铁合金、钒氮合金等钢铁领域用钒产品销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高纯氧化钒、钒酸盐等其他非钢领域应用产品已逐渐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在非钢领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迎来由示范项目向商业化发展的关键机遇期,预计钒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钒钛股份在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出。光大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按每立方米电解液大约含0.16吨五氧化二钒(中核钛白投资者问答)计算,6.2万立方米折五氧化二钒约9920吨,钒原料重要性凸显。这意味着,钒资源市场将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看来,拥有上游原料的钒钛股份将在这一赛道上展现出鲜明的优势,助推钒电池步入商业化进程。
  乘政策东风
  钢企在钒电池领域动作频频
  今年6月底,国家能源局在《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强调了电力储能的安全性,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使得钒电池成为市场看好的发展方向。
  早在2021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2025年要累计实现新型储能30吉瓦装机量,钒电池渗透率达到20%。有市场机构认为,随着储能发展带动钒电池的应用渗透率提升,钒有望成为继锂钴镍之后能源金属。
  政策搭台,市场呼应,企业登场。当前,市场非常看好钒电池领域,很多企业通过不同方式加快布局,也有企业跨界切入这一新兴产业赛道。今年7月份,钛白粉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相继发布公告布局钒电池产业链:中核钛白称与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进行合资经营,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钒冶炼及钒电解液制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设备制造等;龙佰集团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龙佰四川矿冶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钒钛铁精矿碱性球团湿法工艺3万吨/年五氧化二钒创新示范工程,总投资达25亿元。永泰能源拟与海德股份合作成立子公司,在收购2500万吨钒矿石资源的同时,投资建设30兆瓦/30兆瓦时钒电池储能调频项目。
  在钢铁行业,这样的行动也在发生。今年5月10日,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具有钒产品深加工能力的企业,黑龙江建龙与中钒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深入合作,系统打造龙江地区集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纯五氧化二钒生产、钒电池电解液制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装备制造、风光储一体化的“钒产品及钒储能全产业链创新产业化集群”。据了解,黑龙江建龙目前具备年产9000吨五氧化二钒的能力,未来可形成年产3万吨五氧化二钒的能力。此次签约的600兆瓦级钒电池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年储能规模2.5亿瓦时,将为建立“新能源+储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今年8月18日河钢集团启动的钒钛产业园,提出要着力建设包括钒电池装备生产区在内的5个功能分区,全面实现钒钛产业向航空、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储能领域是承德钒钛既定的一个发展重点,现在各方面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可以看出,被称为“储能王者”的全钒液流电池已经成为各方争相进入的赛道领域,钢铁企业也不例外。有机构指出,未来,钒电池将全面领先锂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今年钢价下行的整体态势下,部分企业凭借钒价的稳步上涨,实现了业绩的逆风翻盘。对于钢铁行业,尤其是具备钒资源的钢铁企业来说,布局储能领域,将是一次不可错失的机遇。
  《中国冶金报》(2022年11月2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