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浦南镇的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宝集团)。在这里,记者看到除了错落有致的各类建筑物和园区道路,所有地方都被绿色覆盖,整个厂区的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十里钢城,宛若一座花园式钢铁城堡。
从1999年建厂时只有23亩厂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到如今占地3000余亩、固定资产60多亿元、员工3000多人、以钢铁生产销售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三宝集团在过去的2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什么让20载风雨兼程的三宝集团活力十足呢?一个“专”字道出了其发展壮大的诀窍。
“我的世界只有钢铁!”谈及三宝集团的故事,该集团董事长王光文语气坚定有力。
专注钢铁,心无旁骛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福鼎市一批有志青年相继走出家乡到全国各地创办轧钢厂,王光文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多个地方办过轧钢厂的创业经历增强了他的洞察力,也开阔了他的胸襟。
“那几年我办的轧钢厂只能用小打小闹来定义,但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看到了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品档次不高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局限。”回忆过去,王光文感慨万千。从那时起他便立志做一番大事业,创办一家上规模、上档次、高质量的现代化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助力中国钢铁事业发展。
1999年,王光文联合两位在外创办轧钢厂的老乡,筹资200多万元,在漳州市芗城区浦南工业区征地20多亩,开始了三宝钢铁的创业之路。从棒材一厂、炼钢二厂、棒材三厂,再到炼铁厂680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他带领第一批三宝人克服了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不高、资金短缺等困难,逐步完善规范企业,使得企业在漳州站稳了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那几年,三宝集团稳步发展,资金充裕,有不少行业希望三宝集团介入跨行业投资,但王光文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我始终认为,瞄准自己的主业,专注自己的主业,坚守自己的本分,心无旁骛地进行专业化生产与经营,才能逐步累积自己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信心和底气。”王光文说。
于是,他将手里富余的资金用在了钢铁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采购先进设备上。那几年钢铁需求正旺,三宝集团很快壮大起来。这位从事钢铁行业超过20年的三宝集团当家人掷地有声:“我的世界只有钢铁!”
专注创新,技改升级做优
2012年~2015年,国内钢材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矛盾凸显,产能严重过剩,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钢铁寒冬”笼罩全国。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我们要‘一根钢筋做到底’,坚守主业不动摇。”在钢铁行业最困难时期,王光文在三宝集团中高层会议上仍踌躇满志。在钢铁行业面临困境时,许多人认为应该减少钢铁产业投资,甚至是暂停这方面的投入。而王光文对钢铁研发的投入依旧大方,当时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技改升级。这也成了三宝应对“寒冬”的诀窍。
“大家都在低端产品上竞争,钢筋才会卖白菜价。”王光文带领管理层统一思想:想在困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就要创新突破,让产品升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014年,福清核电站建设需要大量核电用钢。这是机会,也是挑战。核电用钢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三宝集团之前生产的是普通钢材,而研发核电用钢,技术难度大,且成本高、盈利空间小。
做还是不做?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王光文决定放手一搏,在企业运营最困难时,仍拨出一大笔专款用于研发投入。研发核电用钢,是一个十分考验耐心的过程,新的钢筋样品出来后,需经过几百次反复试验,确保满足质量指标要求后,才能推向市场。经过全员的日夜奋战及不懈努力,三宝集团仅用两个月时间,便研发成功。
新产品“一炮打响”,三宝集团的市场扩大了。
近年来,三宝集团每年平均投入研发经费达2亿元以上,先后成立了精品钢技术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培养并组建了拥有56名技术人员的科研团队;在研发上取得了耐腐蚀钢筋、耐腐蚀热轧卷板等产品生产技术突破,摘得全国第一张耐腐蚀钢筋生产许可证,填补了福建省内的一大空白。
通过技术创新,如今,三宝集团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福清核电站、云霄核电站、翔安海底隧道、高铁等项目。
专注市场,集群集聚做强
谈及企业做强的经验,王光文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我觉得,把这句话应用到企业中,便是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与强强联合。”近几年,三宝集团顺应时代发展,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不断聚焦“市场”,与中核电、中铁、中冶等央企建立了广范、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厦门路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福州交通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漳州城投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百色必晟矿业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王光文告诉笔者,“创立三宝时,我便有一个梦想:做百年企业,让三宝基业长青。做实体经济,就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个主业,这是做实体经济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