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鲁传颖:网络安全舆论战,中国媒体岂可失语

2019-10-28 08:56:00

    近期,澳大利亚媒体又开始炒作莫须有的中国黑客问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明里暗里将矛头指向中国。实际上,一些西方媒体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抹黑中国早已不是孤立的事件。由于经年累月的虚假报道和恶意抹黑,网络安全问题在这些西方媒体的话语中很大程度上就已经等同于中国和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攻击。
  这一现象背后包含有复杂因素。首先,它反映出媒体已经成为国际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力量。一方面,媒体对于议题设置有天然追求,给其他国家制造黑客形象仿佛使其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另一方面,利用主流媒体话语权对西方国家增加在网络空间秩序构建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所谓中国黑客报道都将该国网络安全机构和情报部门作为重要信息来源。
  其次,这也反映出了西方一些媒体在国际网络安全问题上越来越不负责任。网络安全本身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溯源问题又是网络安全中的核心难点。绝大多数媒体在对所谓中国黑客进行报道时,完全不去核对技术细节,仅凭主管臆断就敢妄下结论。一年多前,就曾有一西方主流媒体称中国通过在芯片中植入设备开展监控。后来多家国际技术团体对此提出质疑,并从技术上证实这一报道为假新闻。但这一重大新闻事故并没有让西方媒体吸取教训,相反,它们变得更加不关注技术细节,更加主观和臆断。
  最后 ,这也反映出我们对全球网络安全问题关注不足,缺乏主动设置议程的能力,往往陷入被动应付。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热点问题,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网络攻击受害者,而在中国媒体上鲜少见到有对中国遭受国外网络攻击的报道。
  媒体在我国参与网络安全国际治理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首先,应鼓励更多媒体真实客观地报道我国面临的网络安全环境,也让国际社会能够真正了解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环境。
  其次,媒体也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度,主动与网络安全企业、行业协会进行互动,对于一些外国黑客攻击的典型案例要充分予以曝光,对于恶意的报道要予以澄清。把维护中国在国际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形象作为重要的媒体责任。
  最后,鉴于国际上抹黑中国网络攻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的网络安全研究机构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例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就曾对媒体上所有关于中国黑客的报道进行收集,并制作了数据库,其用意就是借此进一步夸大中国的网络威胁。我国的网络安全研究机构对于针对中国网络攻击的虚假报道也可以开展分析,建立数据库。对那些明显抹黑,不负责任的报道予以曝光留痕。从而改变这种被别国无中生有地攻击的被动局面。
(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杨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